連日來,在畢節市大方縣鳳山鄉鳳山村天麻種植地里,陳緒義正在和村民們一起采挖天麻,下鋤、翻土、分揀……帶著收獲的喜悅,各自忙得不亦樂乎。
陳緒義是大方縣天億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在此之前,他是從事美容美發行業的一位“托尼老師”,從2014年開始,他就成為了一名天麻種植農戶,認真鉆研種植技術,并請專家指導和外出考察學習,最終從一位種植“小白”成為一名種植技術過硬的“天麻達人”,天麻種植規模由少到多,成為村民增收的致富產業。因此,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天麻致富帶頭人。
陳緒義正在收獲天麻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縣中醫院的朋友告訴我,種植天麻很有經濟價值。我便去試種一下,結果有的地方種不出,有的地方產量很高。我就在想:為什么這個地方會種得出幾十斤嘞?那個地方種不出嘞?”陳緒義告訴記者,因沒有一點技術經驗,在種植天麻過程中走了不少彎路,他便開始四處請專家指導。
“天麻種植門檻高,周期長,不少種植者都因為種不出來就放棄了!”陳緒義說,他到全國各地學習種植技術經驗,比如安徽、湖北、云南等地,只要是天麻種植高產的地方,他都去取經學習。“到了種花粉的時候了,我就去人家的天麻種植基地考察需要做些什么;到下種季節了,我便去看看他們下種的過程。”
經過不斷地考察學習和長時間的種植技術積累,陳緒義成了懂種植技術的“天麻達人”,也成了當地有名的天麻種植技術“土專家”。
“雨水多了要給它挖溝排水,草長了要割草,天麻喜陰,太陽大了要遮陰,這里通風土壤濕潤,所以我種在了這里。”談起種植經驗,陳緒義頭頭是道,不僅講起了一項項專業的種植技術,還講了他在鳳山村800畝天麻種下之前,多次來實地考察,研究土壤濕潤度,最終才決定把此地作為種植基地。
陳緒義與村民在天麻種植地
“從播種到收獲需要3年,我們把規模做大了,形成循環模式,每年都有種每年都有收。如果種植不成規模,第一年種下去至少兩年才能收獲,還要買種子,成本就高了。”陳緒義說,整個種植環節從育種到銷售他都參與,還將培育的種子出售給村民種植。在銷售上,不僅依靠傳統的線下售賣,還依托了美團、拼多多等線上平臺,以及直播帶貨進行銷售。
“天麻是好東西,加上我們線上線下的銷售方式,真的不愁銷,反而擔心沒貨賣。一部分發貨到四川、重慶等地,一部分賣往沿海的制藥廠,還有的通過直播帶貨銷出,觀眾們買去試吃后,都反應很好,現在直播反而成了賣得最好的,很多微商、電商、帶貨主播都在和我們尋求合作。”陳緒義說,鳳山村800畝天麻初步估計能有300多萬的產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天麻種植讓當地村民增加了致富渠道,有了產業發展的信心。
“我之前也種過天麻,可惜種不出,就來他這一邊種植一邊學習技術。”
“老板人很好,親自指導我們種植,我們每天來干活不僅能掙工錢,還管午飯嘞。”
談起陳緒義,種植天麻的村民紛紛點贊。天道酬勤,回想過去的艱辛,再看看今天漫山的天麻,陳緒義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