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是省委立足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2018年以來,劍河縣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八要素”,大力發展
食用菌產業,有效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初步預計,2019年,劍河縣食用菌種植規模將達到1.2億棒以上,年產值可達到10億元,直接帶動5000貧困人口就業,人均年收入將達36000元以上,間接拉動2萬人以上脫貧增收。
一、多面論證,下好產業選擇“先手棋”。一是外出考察論證。在總結前期食用菌產業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劍河縣四家班子主要領導先后帶隊到湖南常德、福建古田、河北平泉等食用菌發展示范城市以及省內安龍等縣考察學習,并先后召開專題會議20余次研究食用菌發展,對食用菌的發展方向、規模速度、利益聯結等進行深入研究,最終精選食用菌產業作為全縣“一縣一業”進行打造。二是基地示范論證。近年來,劍河縣先后出臺發展食用菌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工作方案等文件,鼓勵企業創辦食用菌示范基地,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被列為2017年全省10個、黔東南唯一的食用菌產業發展示范縣。實踐證明,發展食用菌產業是一個能夠帶動老百姓增收的、可持 續的好產業。三是幫扶單位論證。中央財辦定點幫扶劍河以來,省委和中央財辦先后5次深入劍河縣調研指導,實地走訪10余個產業基地34個村,召開10余個座談會為劍河縣產業發展把脈問診,提出“要著力發展以食用菌為‘一縣一業’,鉤藤、小香雞、生態豬為支撐的綠色生態產業,將傳統小農經營轉變為社會化服務健全的產業組織體系”。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及相關企業在中央財辦的組織下先后赴劍河對食用菌產業進行可行性調研論證。
二、多措并舉,練好培訓農民“基本功”。一是邀請專家培訓。將食用菌產業從業人員全部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先后邀請國際藥用菌學會秘書長以及中科院、貴州省農科院、云南省農科院等專家到劍河開展食用菌產業培訓2000余人次。二是依托基地培訓。整合縣農廣校等各類培訓資源,依托劍河縣工業園區、南高、五河五岔等食用菌生產示范園區進行實地培訓食用菌種植技術2000余人次。三是借助幫扶培訓。借助與貴州職業技術學院等13個院校合作機遇,為劍河培育食用菌發展全產業鏈人才500余人次。借助農業農村部幫扶機遇,為劍河免費培訓130名農業品牌人才。借助杭州市淳安縣東西部幫扶協助,幫助創河培訓食用菌電商等人才200余人次。
三、多招指導,做好技術服務“貼心人”。一是打造專業技術團隊。堅持走科技支撐之路,與省科技廳和省農科院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與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引進仿野生 和野生撫育
食用菌種植技術,圍繞食用菌“一縣一業”打造專業技術服務團隊。二是爭取國家重點支持。爭取農業農村部為劍河縣重點發展食用菌產業成立由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暨中國農科院食用菌遺傳育種與農業微生物資源與利用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張金霞任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趙永昌為成員的國家級產業扶貧技術專家組,為劍河破解食用菌等產業技術難題。三是提升農戶產業技能。整合涉農部門和企業力量,用好“田專家”“土秀才”資源,以“涉農部門+企業+土專家”的方式手把手地教、面對面地學,進一步增強村民發展食用菌技能,同時以食用菌產業質量和價格差異,倒逼群眾學習管理技術,推動群眾“要我生產”轉為“我要生產”,讓農民從“不會種”到“善于種”。
四、多元投入,打好籌措資金“組合拳”。一是財政資金投入。積極整合中央財政預算內以工代賑資金、扶貧產業子基金及省州支持深度貧困縣“一縣一業”產業扶貧資金等1.8億余元向食用菌“一縣一業”聚焦和傾斜,并對食用菌產業資金使用、利益聯結等進行風險評估管理,加強對項目的審計、監管,確保食用菌產業發展風險可控。二是幫扶資金投入。用好杭州市淳安縣對口幫扶的4473萬元,著力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示范點。積極爭取農業農村部協調解決幫扶資金1000萬元,全力打造食用菌一二三產融合項目。三是企業資金投入。由縣暢融擔保公司提供擔保,縣農投公司向銀行融資800萬元用于食用菌基地建設。縣農投公司與引進來的江西榮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分別按照49%、51%出資比例共同組建成立貴州劍榮菌業有限公司,其中江西榮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目前已投入1.1億元用于發展食用菌產業。
五、多方發力,用好組織方式“關鍵招”。一是黨委政府發動。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長為常務副組長的食用菌產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成立食用菌產業工作專班,專抓食用菌產業發展、建立縣四家班子主要領導和鄉鎮黨政一把手聯系服務食用菌發展機制,統籌全縣人力物力財力聚焦食用菌“一縣-業”發展。二是龍頭企業帶動。引進研發生產食用菌長達20余年、有強大研發和銷售團隊,在全國一二線城市和海外都有長期固定銷售網的江西榮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落戶劍河。成立政府平臺公司--縣農投公司,與江西榮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成立貴州劍榮菌業有限公司,負責研發、生產、 銷售、技術等,財務、用工等由政府及公司共同管理,并推行“政府+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全縣食用菌產業實現統籌化、規模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發展。三是產業園區推動。籌資3.8億元按照25年以上發展標準建設劍河縣食用菌產業園研發生產銷售總廠,建有六條生產線,年產1.2億棒,能夠為全縣發展食用菌進行全程技術培訓和服務,全縣食用菌產業菌棒全部由總廠提供,實現研發、生產、加工等整個產業鏈在縣內閉環。其中,9000 萬棒主要用于輻射帶動南岑溝、南高、五河五岔、溫泉、展架等5個集中布局在縣城周邊,共有1100畝食用菌種植示范基地; 3000 萬棒主要提供給貧困群眾發展3000畝林下仿野生菌脫貧增收,并由園區總廠實行保產量、保回收、保價格“三重保底”, 消除合作社和農戶發展產業的后顧之憂,把群眾發展食用菌產業風險降到“零”。
六、多路銷售,唱好產銷對接“合奏曲"。一是聯系縣外企業訂單銷售。貴州劍榮菌業有限公司與廣州閩森農產品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簽訂6.3億元食用菌購銷合同,每年供應食用菌達2500噸,目前該縣已經在各基地建立食用菌冷鏈倉庫19個、配備冷鏈物流車輛18臺,確保能夠及時把食用菌產品運往廣州、成都、重慶、云南、鄭州、深圳珠海、貴陽等全國一二三線城市,并逐步開辟國際銷售渠道。二是依托聯盟院校采購銷售。主動與貴州職業技術學院等省內13個院校建立合作機制,引導他們與合作社、農業大戶簽訂采購協議,建立產銷對接平臺。目前,聯盟職校已陸續通過直銷直供的方式從劍河采購食用菌等各類農產品1萬余噸,采購金額達4000萬元。三是借助幫扶單位牽線銷售。依托農業農村部幫扶,組織貴州劍榮菌業有限公司攜帶雞樅菌、羊肚菌等食用菌產品赴北京、湖南等地參加展銷,擴大銷售渠道。與杭州市淳安縣商務部門簽訂“黔貨出山”合作協議,推動劍河食用菌入駐千島湖中草藥交易博覽會、義烏森博會、杭州西博會等各類大型展會,入駐千島湖品牌農產品館和千島湖農貿市場、大型超市和機關食堂。貴陽市觀山湖區專門為劍河食用菌等農產品開設專柜,打通銷售渠道。四是進駐電商平臺線上銷售。依托列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機遇,積極搭建農校對接、農企對接、農超對接、農批對接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同時依托中國郵政、京東、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推動食用菌產品快速出山。
七、多維促變,建好利益聯結“共同體”。一是變農民為工人。依托食用菌工廠化種植基地,從栽培、管理、采收、分揀、加工等各環節,就近吸納貧困群眾就業,推動貧困群眾向產業工人轉變,五個示范基地直接帶動4500名貧困群眾就地就業,月收入3000元以上,年均增收3.6萬元,間接帶動1.8萬人脫貧。二是變移民為職工。先后建成思源、幸福、馨怡三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食用菌家門口就業站,由企業把食用菌產品運送到安置區給搬遷群眾進行加工,以“計件+保底”的方式,直接帶動300余名易地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讓搬遷群眾實現在家照顧孩子和就地務工增收“雙贏”。三是變青山為金山。積極盤活林地資源,在林下種植仿野生鮮食木耳3000萬棒,由貴州劍榮菌業有限公司提供菌棒和技術服務,實行保產量、保回收、保價格“三重保底”,一個貧困戶至少種一畝,每畝栽0000棒,每年可種兩季,可帶動3000人就業、年均增收000以上,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四是變壩區為園區。由政府平臺公司在南明壩區流轉500畝土地無償提供給老百姓,以“政府+公司+農戶”的模式帶動南明鎮剩余的500戶貧困戶2000名貧困群眾每戶發展1畝以上黑木耳,由貴州劍榮菌業有限公司提供菌棒和技術服務,并給子保底收購,保證每戶年均增收3000以上。五是變荒田為錢田。利用閑田種植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由公司提供菌種菌棒及技術服務給合作社或種植戶,并實行保價和保量“雙保險”托底,帶動1000余戶群眾每年每戶增收30000元。六是變政府利潤為脫貧資金。政府按照49%出資比例發展食用菌獲得的利潤收入主要用于幫助貧困群眾發展食用菌產業、開發公益性崗位,解決貧困人口就近就業創業,補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發展“短板”,為脫貧攻堅、同步小康及鄉村振興提供物質基礎。
八、多層推動,筑好基層黨建“攻堅營”。一是書記領銜。建立縣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村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四級書記抓食用菌產業制度,注重在食用菌等特色產業鏈上組建黨組織,對符合條件的深度貧困村村民小組組建黨小組,把食用菌等農村各類經濟能人充分聚集到黨組織中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食用菌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二是黨員領辦。培育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406人,強化黨員示范帶動作用,鼓勵黨員致富帶頭人領辦創辦食用菌專業合作社16個,發動2000余名群眾加入合作社。三是村社領建。成立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公司,重點瞄準脫貧對象安排實施食用菌產業項目,建立“村社聯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80個,實現食用菌產業聯營,有效壯大村集體經濟和帶動群眾脫貧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