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貴州上善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生產基地里,工人們正忙著加工培植菌棒,把菌種成批地送進溫室里進行培育。
“菌棒生產出來后,從接種到出菇,預計要3到4個月。公司年設計生產能力菌棒1800萬棒,每天生產50000棒,目前已經具備日生產27000棒的生產能力。”公司相關負責人熱情介紹說。
自2019年以來,該公司按照“基地+產業+扶貧”的模式,引導村民以承包方式加入食用菌種植基地,發展香菇種植。公司效益大幅度提高,產品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合作社與公司都走向一個健康發展的軌道。
近年來,六枝特區依托優越的氣候資源和環境優勢,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以標準化生產為方向,在著力打造特色品牌的同時,按照“扶貧效益、產業效益、人才效益和生態效益”四大原則,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行公司市場化運作,圍繞全產業鏈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
“現在出菇,一天可產出5000斤到5500斤。由于氣候環境好,種出的菇品質優良,再加上公司全年收購,真的挺好的!”在基地內務工的菇農李德祥邊工作邊介紹說。
隨后,記者走進位于月亮河鄉林場深處的貴州鴻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林下種植基地,一排排養菌架在林下有序地擺放著,一個個菌棒整齊地擺放在架子上。猴頭菇、香菇、榆黃菇等各類食用菌正長勢喜人,等待工人們采收。
記者了解到,當地利用食用菌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行業爭資源的“五不爭”的特點,以不砍樹、不移樹、種菇富的理念發展食用菌產業,實現保護生態與增收的雙贏。
“依托生態化出菇的理念,目前已經把扶貧效益、產業效益、人才效益和生態效益四大效益組隊在一起,現在發展基本上已經成一定規模。在林下產業發展中,公司充分發揮食用菌產業帶來的扶貧效益、產業效益、人才效益和生態效益四大效益,大力推進產業發展。目前,公司為當地解決了15個穩定就業崗位,向21戶貧困戶免費發放菌棒50000多棒,并帶領村民一起做林下菌種植,統一組織工人、農戶進行免費技術培訓,統一保底收購菌菇,統一產品銷售,一站式服務提高農業生產的集約化。”說起林下“搖錢樹”,貴州鴻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太鴻滔滔不絕地與記者暢談了起來。
陳太鴻表示,一片林地,集中了農村的人力、土地資源,合作社的資金、技術、市場資源,產出了比傳統經營模式高得多的效益。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模式還在貴陽、黔西南等地推廣。
近年來,六枝特區堅持把“三變”改革作為農村產業革命改革的“牛鼻子”,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順應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形勢發展,圍繞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主動作為,大膽創新,在資源活化、資金量化、拓展深化、基礎強化上持續下功夫,推動“三變”改革提檔升級、提質增效。
目前,全區共有食用菌生產經營主體28家,這28家經營主體正按照企業差異化發展,細化分工、強化協作、資源互補,推動全區食用菌產業全鏈條發展。截止2020年上半年時間,六枝特區完成食用菌種植1348畝(萬棒),產量3501.7噸,產值4380.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