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個雙孢菇生產車間,5座500平方米的冷鮮庫,機械化上料,標準化采摘,規范化種植……眼下,記者走進位于陜西省淳化縣十里塬鎮的福緣社區,只見員工正忙于雙孢菇采摘、分筐、上市等工作。據了解,經多年發展,社區居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少人在家門口的福緣農業產業示范園與食用菌結了“緣”,找到了穩定的工作。這緣分背后,與咸陽江之塬農業有限公司長期致力于產業扶貧是分不開的。據了解,在蘇陜扶貧協作的契機下,江之塬承建了淳化縣十里塬鎮雙孢菇項目,帶動當地貧困戶再就業,探索出一條“園區+企業+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
于擁軍是江蘇鹽城濱海縣人,小時候跟著父親在陜西長大,即便后來回到了鹽城打拼,心中對陜西這“第二故鄉”仍有著深厚的感情。2017年7月,于擁軍來到淳化縣考察,本想投資光伏產業的他,卻因地域保護等因素,項目沒做起來,反倒是在考察過程中,招商局領導介紹的食用菌行業讓他眼前一亮。由于老家有江蘇省內最大的食用菌基地,所以于擁軍對這個行業有一定了解。
當年,陜西的食用菌行業還沒有成規模、標準化生產,市場需求量很大,供應商卻只能從外地進貨。淳化縣政府高度重視這次項目洽談,希望通過招商引資建廠,既填補了省內食用菌標準化工廠的空白,又能帶動當地貧困戶再就業。
當來到十里塬鎮實地考察時,于擁軍堅定了信心,通過鎮書記的詳細介紹,他將福緣農業產業示范園的園址定在了此處。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與淳化縣招商局的負責人一起調研食用菌種植。回來后,在縣政府、十里塬鎮政府的幫助下,2017年8月21日,于擁軍注冊了咸陽江之塬農業有限公司。
談起當初那段經歷,于擁軍充滿了感慨,政府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優越的營商環境,他更加不能愧對這份信任和幫助。他一邊不斷學習取經,帶領公司全力以赴搞種植、跑市場、建廠房車間,一邊不斷實踐驗證,摸索適合企業發展的路子。從建平菇種植大棚,到建雙孢菇生產車間、建冷庫,根據市場需求再擴大種植規模,福緣農業產業園功能逐漸豐富了起來。每天,約有1200筐平菇、1.5噸~2.5噸雙孢菇從這里產出,成為尋常百姓餐桌上的美食。
“3年工廠邊建邊產的積淀,今年江之塬公司開始發力,投產已滿負荷運轉。隨著企業規模擴大,我也深感責任越來越重。”于擁軍介紹介紹說,并表示,在產業鏈上,他著力發展食用菌深加工產業,建成食用菌種植、收購、包裝、分揀、加工、配送、銷售等產銷銜接、供需匹配的供應鏈,帶動咸陽食用菌產業降本增效、綠色發展和創新轉型;在市場方面則打通線上與線下銷售,公司自建微商、直播等線上平臺,線下開展宣傳、銷售和服務工作,拓寬市場渠道。同時進軍國際市場,積極發展出口銷售,提高市場占有率,延伸銷售供應鏈渠道;在產品種類上,經過前期市場調研,公司即將推出蘑菇醬和蘑菇脆片,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市場需求。
據統計,如今,江之塬公司雙孢菇年產1400噸,平菇年產1000噸,年總產值超過2000萬元。未來公司還將籌建一個800平方米的食用菌深加工車間,同步建立同等規模的食用菌種植基地。
在帶好企業謀發展的同時,于擁軍也積極響應國家“萬企幫萬村”的號召,承擔社會責任,與扶貧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蘇陜扶貧協作的支持下,援助的270萬元雙孢菇項目資金作為貧困戶的股份入股到江之塬企業,每年按照10%的比例給貧困戶分紅,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還可以入產業園掙工資增加收入。結合淳化的實際情況,江之塬農業摸索出了一條“園區+企業+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每年可吸收采菇工20~30人,做料上料噴水雜工20人。依靠食用菌全產業鏈,江之塬開展就業扶貧、技能培訓、產業分紅等方式,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目前已帶動貧困戶650戶,提供扶貧崗位150個,帶動貧困戶年增收2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