舀著吃的蟲草花罐頭、看得見的靈芝孢子粉……它們既是農產品,又是營養品。在上海“科技興農”的成果中,許多項目都實現了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它們既豐富了市民的餐桌,又幫助了農民增收,還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
“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發起成立長三角鄉村振興研究院和長三角鄉村振興聯合服務團,充分發揮三省一市農業科技優勢,整合長三角地區農業優質創新資源,響應鄉村振興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兩大國家戰略。”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介紹說。
科技興農價值何在?上海圍繞名貴藥材靈芝的科研成果或許能說明一二。1960年,市農科院食用菌所首任所長陳梅朋從野外利用組織分離技術,在國內首次獲得了靈芝的純菌種,此后培養獲得了靈芝子實體,為開發利用藥用菌提供了新途徑。自此,上海圍繞靈芝種植、選育、利用的研究正式拉開序幕,至今剛好滿60年。
60年來,上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栽培靈芝種質資源庫,建立了靈芝子實體品質控制和菌株堅定的三萜指紋圖譜新方法,為靈芝質量控制提供了重要技術手段。上海選育出的“滬農靈芝1號”具有孢子粉高產、抗病等優點,該品種迅速被國內靈芝主產區引入,如今該品種的產粉量已占全國靈芝主產區的70%。上海實施的“加工專用靈芝新品種選育、推廣應用及其保健產品研發和產業化”項目也在全國獲獎,加速了靈芝加工產品的產業化進程。對市場來說,新的農業技術意味著更加科學高效的農業生產方式,也意味著更有前景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