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走進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田家鎮牛廠村一家食用菌基地,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一株株的平菇如花兒般綻放開來,工人們正在進行采摘、裝箱、運輸等工作,忙得不亦樂乎。
在牛廠村,問起誰家平菇種得好,村民們都會提到楊遠和。這位今年54歲的“平菇大王”,已投身食用菌種植36年,他家種植的菌類品質好、產量高,深受客戶青睞。
“基地目前種植的菌類主要為平菇和姬菇,一個菌棒可以出菇九個多月,一季產量平均兩斤多。每年五六月份,平菇基本就采摘完了,等到立秋后開始下一輪種植。現在這個季節每天可以采摘幾千斤。基地內的菌包是我們自己做的,從拌料、裝袋、蒸煮消毒再到種植管護,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種出的平菇存貨率高,品相、口感都很好。”楊遠和邊忙碌著邊介紹說。
說起種植食用菌的艱辛之路,楊遠和感慨萬千。1984年,剛初中畢業的他了解到食用菌種植效益好,食用價值高。抱著試試的態度,他買來食用菌種植的書邊學邊種。“第一次不敢種多了,在一個搭建的幾十平方米的棚里種了四百多個菌包。”楊遠和回憶道,試種下來發現有些菌包不出菇,存活率不高。經過向農科院專家咨詢得知,問題出在菌包滅菌環節,于是他汲取經驗,再次進行了謹慎試種。
就這樣,楊遠和一邊實踐、一邊摸索,通過不斷學習和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他逐步擴大了種植規模,一年下來種植菌包數量達到三萬多個。2017年,楊遠和成立內江全和專業合作社,升級了生產設備,初步建成食用菌種植現代化工廠。
如今,楊遠和的29個種植大棚占地約二十余畝,共種植食用菌包15萬個,一季產量達30多萬斤,產值超過100萬元。合作社的發展還幫助了村民就近務工,實現家門口增收,每年僅勞務支出就高達20多萬元。下一步,楊遠和打算繼續擴大種植規模,為自己的產品申請有機認證并注冊品牌,讓更多人吃上自己種植的優質食用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