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冬時節,茯苓收獲在即,農戶采挖技術的高低,直接影響茯苓產品品質、市場價格和經濟效益。
為提升采挖技術,11月4日,四川達州市宣漢縣教科局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鄭小玲率領縣優勢特色產業科技特派員陳合、王永平、趙嘉菱等專家,到桃花鎮白堰溝村茯苓種植基地開展科技服務,現場講授茯苓采挖技術,同時進行了挖方測產。
“開挖時可扒開土壤觀察菌核表皮顏色,見茯苓外皮呈黃褐色時即可收挖,外皮發黑是過熟,應立即采挖,同時,一定要輕輕刨去履土,輕挖輕放,防止人為損壞茯苓,”專家一邊講解示范,一邊手把手指導,工人們很快掌握技術要領,加快采收進度。

在種植基地,專家組聽取了宣漢縣仁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的情況匯報,對今年5月新發展的100畝種植示范區進行現場考察,并在桃花鎮白堰溝村、桃花坪村和峰城鎮龍泉村選擇有代表性的田塊進行了現場采挖。此次,挖方測產29.5平方米,平均每窖產鮮茯苓2.73公斤,單季(秋收)平均畝產達2005公斤。其中,桃花鎮白堰溝村四組種植田塊2.2畝,畝產可達2249公斤,為最高畝產田塊。
通過現場考察和實際采挖,各位科技特派員認為,項目區實施組織措施到位,新型嫁接技術措施落實好,通過蓄排水技術的探索與應用,有效避免了下雨對茯苓造成的不利影響。項目區產量平衡、茯苓品質優、綜合效益好。
除此之外,項目區茯苓種植簡便。控水技術的應用,對提高茯苓的生物學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提高產量和產品質量、促進產業可持續性發展起到重大的基礎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