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陽長鎮黨委、政府帶領合作社用心研究木耳產業發展壯大之路,力求實現木耳產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經過專家論證和技術改進,陽長鎮把傳統的單層平鋪種植模式改為多層吊帶種植模式,大幅提高了木耳產量和產值,探索出一條黑木耳產業“創新增產、群眾增收”的發展路徑。
仲春時節,在陽長鎮海子社區的木耳大棚里,數十名社區居民在采摘、晾曬木耳,享受采收的喜悅。和以往不同的是,社區居民不是蹲在地上采摘木耳,而是站著采摘。采摘方式的改變,源于該鎮木耳種植模式的創新和改變。
據了解,傳統的木耳種植模式是單層地面種植,每個大棚只能種植3600棒菌棒,在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后,利用吊帶模式進行種植,每個棚可以種植11500棒菌棒,分成6層,每個大棚產量是從前傳統模式的5倍,產值也是以前的5倍,現在,每個大棚的產值能夠接近25000元,在提高木耳種植產業效益的同時,增加群眾收入。
提高了單個大棚的產量,陽長鎮并不滿足,而是采用自動化供水系統噴淋菌棒,減少勞動力成本,引用山泉水澆灌菌棒,提高木耳品質。
目前,海子社區大棚已經投產100萬(棒)菌棒,每天有近60人在基地務工。高效發展的木耳產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群眾支持和參與,增加了當地群眾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