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金鄉縣:黑木耳開出富民花 托起鄉村振興夢
陽春三月,山東省金鄉縣興隆鎮西陳村黑木耳種植基地歡歌笑語不斷,西陳村黨支部書記陳擁軍正帶領著大伙兒干得熱火朝天,基地里呈現一片繁忙的勞動景象。
“第一書記”出真招,闖出致富門路
西陳村發展黑木耳種植產業,離不開駐村工作組的幫助和支持。據了解,金鄉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駐西陳村工作組自駐村以來,千方百計幫助西陳村理思路、選項目,經過反復商討論證,決定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建成1300平方米地栽式種植基地,引導發展黑木耳產業。
“去年,種植的黑木耳產量喜人,價格也不錯,每斤售價40多元”,金鄉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駐西陳村第一書記王敬國欣喜地說。不過,王敬國并沒有滿足于此,而是隨著駐村年限的臨近,更希望為村里發展黑木耳產業多用一把勁,多出一份力。
一年間,王敬國帶領工作組成員、村干部以及包村干部多次到汶上、臨沂等地學習交流,基本掌握了黑木耳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并趁熱打鐵爭取上級資金扶持,從今年2月份開始,用了不到1個月時間,新建占地400平方米、規模達2.4萬袋現代化吊袋種植大棚,將原本在田間露天種植的黑木耳“搬”進了的立體式種植基地。
“門口就業”添崗位,帶動村民增收
原來,西陳村發展黑木耳產業采取的“黨支部+合作社”模式,黑木耳的掛袋、采摘、晾曬等工作都需要招工來做,這就直接或間接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讓許多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去年我們地栽式種植的黑木耳,就帶動村里散閑勞動力就業近20余人”,西陳村黨支部書記陳擁軍說道。
陳書記還為大家算了一筆明細賬:“今年,我們建成的吊袋種植大棚,每個大棚能吊近2.4萬個菌包,成熟后,預計能采摘3300斤干木耳,每年能夠收益約10萬元。”發展黑木耳種植產業,讓西陳村黨員群眾心里更亮、更有底。
“直播帶貨”上云端,打造網紅產品
疫情防控期間,西陳村黑木耳傳統的銷售模式顯現出極大的局限性。工作組擔心好產品賣不出好價格,勢必影響下步村民種植的積極性。為打開銷售渠道,工作組盯上了直播帶貨,帶頭參加了“電商扶貧、直播助農”、“書記帶貨”等直播活動,從田間地頭直奔直播平臺,吆喝推介、跨界嘗鮮,開啟了助農新模式,吸引了淘寶直播2977個粉絲,微博人氣突破10.6萬,銷售木耳930余單,總銷售額近5萬元。
為讓“西陳木耳”巧借直播東風成為“網紅產品”,駐村工作組還在產品種類上下功夫。“夏天要種植新品種‘白木耳’了,它和黑木耳屬于同一種類型,葉片也與黑木耳形狀大小相仿,但是,耳片圓邊、少筋、肉厚,口感清脆,營養豐富,是食用菌里的新貴,更是網上的搶手貨”,濟寧市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金鄉縣派駐西陳村工作組成員朱運芝介紹。
如今的西陳村,在第一書記和村干部帶領下,村子富起來,村民腰包鼓起來,產業越來越紅火,百姓笑臉越來越多。小小黑木耳,正承載著西陳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的美好夢想,描繪出鄉村振興新畫卷。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