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市是全國較大的雙孢菇、白背毛木耳、杏鮑菇等食用菌生產基地。2020年,該市食用菌鮮品總產量79.5萬噸,一產產值40.5億元,全產業鏈產值166.2億元,居福建省前列。
產業集聚 開拓高質量發展版圖
近年來,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以“工業化理念、產業化思維”推動食用菌產業更上新臺階,打造規模化、工廠化、產業化生產經營的產業集群。
在福建萬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辰生物”)的生產車間內,金針菇自動化生產線馬力十足,拌料、裝瓶、滅菌、接種、培養、出菇……整個過程快速高效,一氣呵成。
萬辰生物是福建省規模較大、自動化程度較高、信息化應用和生產技術水平較先進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公司繼建設真姬菇瓶栽自動化生產線后,今年還新建一條金針菇瓶栽自動化生產線。
無獨有偶,福建嘉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今年也擴建了一條杏鮑菇瓶栽生產線,預計每日新增產量40噸左右。
工廠化生產、智能化管理引領著漳州市現代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據悉,漳州市擁有食用菌工廠企業63家,日產量超550噸。通過對工廠化食用菌企業技改擴建,該市逐步建立完善生產質量監控體系和可追溯體系,生產方式向綠色化、智能化轉變,特別是液體菌種生產應用的不斷成熟、無菌接種車間的普及、菌包生產智能化自動化升級大大提升了漳州市工廠化生產智能化程度。
“我們在漳州市臺投區建設了九冬雙孢菇工廠化產業園,政府通過補貼資金,借助出售、出租標準化菇房形式,把分散菇農集中園區進行工廠化生產,由一年生產一茬提高到六茬,土地使用率提高六倍,較好解決了食用菌發展土地制約的‘卡脖子’問題。”漳州市農業農村局林東坡總農藝師說。
為推進食用菌產業集聚發展,實現食用菌高產高效、優質綠色生產。漳州市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引領,統籌發展國家、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市級農民創業園,臺灣農民創業園,規范建設了九冬雙孢菇產業園、靖城食用菌產業園等,形成“一區多園”農業發展格局,產業規模越發壯大。今年,漳州高新區將創建一個占地1300畝的食用菌產業園,該國家級食用菌產業集群項目已初具雛形。
分工協作 建設品牌進“菌”市場
走進漳州市興寶機械有限公司,一批整飭陳列的機械設備躍入眼簾,自動化、智能化的攪拌機、裝袋機、裝瓶機、自動接種機、搔菌機、機械手、履帶式自走式翻堆機等,囊括了食用菌生產全套配套設備,集中展現了漳州市食用菌機械設備發展的昂然風貌。
興寶機械總經理盧國寶在介紹機械設備
“你感覺麻煩的事就是我們的事!”興寶機械總經理盧國寶在介紹SZCD高效全自動裝袋機時慨然而發。從90年代起,興寶機械涉獵食用菌行業,開始研制毛木耳裝袋設備。此后數十年,公司時刻關注市場新動向,研制開發新產品,為食用菌產業升級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漳州市共有3家食用菌機械制造企業,2020年食用菌機械產量占全國40%,成為漳州食用菌生產發展的獨特優勢。
此外,漳州市還有2家企業集中專門生產菌包(培養料)、10多支專業服務技術團隊、300多人從事營銷,分布全國各大市場,為漳州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按下“加速鍵”。
如今,漳州食用菌產業已形成一個分工協作、上下游關系鏈條完整特色產業,從菌種選育、技術服務、專業化生產、保鮮、加工、市場營銷、設備制造等實現專業化分工,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一舉占領食用菌市場制高點。
比如同發食品,將廢棄的蘑菇預煮液,經過過濾、濃縮、分離等深加工技術生產出“蘑菇醬油”“蘑菇味精”等調味品。據統計,僅同發食品研制出的多種混合食用菌罐頭直接帶動農民增收7000多萬元。截至今年,漳州市共有200多家食用菌加工企業,同發食品等龍頭企業示范引領發展漳州食用菌深加工,通過研發新技術、新工藝,延長產業鏈。
聯農帶農 打通產業振興“最后一公里”
做強了食用菌產業,如何聯農帶農、興農富農?漳州市以此為鄉村振興突破口,進行了許多有益嘗試。
漳州市加快食用菌產業公司加基地聯農戶的生產模式,如:福建金明食品有限公司、漳州市角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生產的雙孢菇栽培料供應給附近的小企業和農戶,充分發揮公司掌握的雙孢菇生產技術優勢,帶動全市雙孢菇產量產值大幅提升。
成發公司的 “走白”菌包
走進福建成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抬眼可見巍然挺立的菇架上呈放著逐漸"走白"的秀珍菇菌包,長勢劃一的杏鮑菇宛如一堵堵白墻,數個液體菌種發酵罐一字排開。
“公司采用的是國際先進食用菌機械化制包,與菇農自制菌包相比,我們菌包的出菇時間縮短90%,產量提高10%,而且是一批次出菇,既節能環保,又提質增效。”據成發公司總經理楊建木介紹,公司年生產600萬菌包供應給漳州菇農試種示范,助推農戶高效益生產,實現公司和農戶的雙贏格局。
“產業振興要與鄉村振興相接軌,所以大企業分了杯‘羹’,小農戶也要有口‘粥’喝!華安縣是漳州秀珍菇產業的‘空白點’,還有大量分散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我們就在華安基地選取了一家農戶進行‘移動菇房’試驗項目。今年四月,終于在華安縣‘落地開花’!”福建省現代農業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漳州綜合試驗推廣站站長陳國平向記者訴說著他的種菇夢。
據了解,與大棚種植相比,“移動菇房”可實現智能化養菇環節,集裝箱式“移動菇房”內采用智能化養菇,通過嚴格的數據設置,可控制秀珍菇出菇的時間,農戶們再也不用大晚上爬起看菇,只需等到次日進行人工采收。經過“移動菇房”的優化,從菌包到采菇僅需要六天,周期更是大大縮短,幾乎每天都有新鮮、高質的秀珍菇從基地運往銷售點。
“在手機界面上可以實時監測‘移動菇房’的溫度、濕度等數據以及秀珍菇的生長情況。該模式完美解決了土地硬化和環保問題,接下來我們會繼續研發高產優質、品種多樣的菌包,采集不同品種的庫管理數據,將這套技術復制推廣進千家萬戶,打通產業振興的‘最后一公里’。”陳國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