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是食用菌中最為平常的一種,鮮有規模化集中種植。然而,在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李家疃鎮,平菇種植面積達1800多畝,成為享譽全國的平菇生產交易基地。
規模種植出新彩
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規模經濟效應日益凸顯。平菇,這道飯桌上的“家常菜”,已經成為成安縣產值過億的“致富大餐”,2021年純收入突破8000萬元。
成安縣李家疃鎮白范疃村是平菇的核心產區。因為地處漳河故道,土壤含沙量大、養分較低,種植大田作物收益不高。當地村民發現,這里的沙土地透水透氣性好,很適合平菇生產。20世紀70年代,白范疃村就開始種植平菇,到現在已有40多年的歷史。冬閑的時候,村民們買來菌棒,根據家里勞動力的多少和地塊大小,因陋就簡搭起平菇大棚,出菇以后再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出售。運氣好的時候可以掙點兒小錢補貼家用,趕上天不作美生產受損或者價格低迷,就只能搭上幾個月的勞動,做到保本不賠。
白范疃村的平菇種植雖然起步相對較早,但長期以來都是小打小鬧。獨特的土地資源和豐富的種植經驗,如何才能變成持續的富民產業呢?經過深入走訪調研,李家疃鎮黨委、政府一班人高度重視,多次研究,認識到,無規模不成產業。當地的平菇生產雖然有著先天優勢,但分布零散,要想把平菇產業做大做強,必須進行規模化集中種植。2015年底,在李家疃鎮黨委、政府的強力推動下,白范疃村對村里300畝閑置的沙荒地進行整理,提供水、電、路等便利條件,然后集中租賃用于發展平菇種植。
平菇種植是補貼家用的好項目,但如此大規模的發展,會不會賠錢、能不能掙錢,許多人心里沒底,土地發包并不順利。白范疃村“兩委”決心把這個富民產業做大做強,反復地給村民講政策、說前景,鼓勵他們積極承包土地集中發展。同時,白范疃村“兩委”干部帶頭承包沙荒地建起了平菇大棚,決心給村民做個樣子,蹚出一條增收致富路。2015-2016年度平菇生產季,規模化種植成效初顯,平均每個大棚純收入4.8萬元。
實實在在的收入最有說服力。從2016年起,李家疃鎮平菇生產規模穩步提升,到2021年秋季種植面積已達1800多畝,再創歷史新高,每個大棚年純收入4萬~6萬元,年產值超過1億元,已成為成安縣興村富民的支柱產業之一。
資金注入興產業
資金是經濟發展的血脈。長期以來,因為投入大、抗風險能力弱、生產周期長、回報率較低等多種因素,農業企業及農業發展普遍面臨融資難的困境。要想擴大平菇種植規模,實現產業化發展,離不開金融資本持續穩定的支持。為此,成安縣與多家銀行經過深入溝通達成協議,出臺了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的多個信貸支持項目,為平菇產業發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中國農業銀行成安縣支行的“惠農e貸”就是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的重點貸款,包括“蘑菇貸”等多個品類。此類貸款不僅方便快捷,利率也比較低,而且可以隨貸隨還按天計息,進一步降低了農民的融資成本。“我們農行‘惠農e貸’的利率為4.1%,甚至低于同期的理財產品。”農業銀行成安支行副行長喬曉軍說:“主要目的是為農民群眾提供資金支持,用于農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尹現軍是蔡莊村的平菇種植戶,2021年秋季,因為看好平菇種植的經濟效益,計劃擴大種植面積再增加3個大棚,但面臨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正在左右為難的時候,村里“無抵押、無擔保”的“蘑菇貸”廣播讓他眼前一亮。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他找到村干部和農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希望能得到信貸支持。令他沒想到的是,村干部和農業銀行的工作人員迅速行動,在核實了種植地塊、辦理了貸款手續后,及時授信30萬元。只需要手機操作,尹現軍可以隨時通過綁定的農行卡拿到貸款。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農業銀行成安支行加大對農戶信貸支持力度,通過“惠農e貸”已累計為900余戶農戶授信,貸款余額為4000萬元;在李家疃鎮,農業銀行成安支行為80多戶提供貸款620多萬元,平均每戶8萬元左右,這筆貸款可以支持農戶建設2-3個平菇大棚,按2021年的行情,頭兩茬菇就能全部回本,當年就能獲得可觀的收入。
“蘑菇貸”等金融服務項目的推出,既是銀行機構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行動,也是看好成安的平菇產業發展前景的結果。李家疃鎮黨委書記王賑宇說:“黨委、政府和銀行共同發力,為農業產業提供資金支持,一方面促進了平菇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為銀行吸收存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終達到多方共贏的目的。”
科學發展靚品牌
隨著以李家疃鎮為重點區域的平菇產業品牌越來越響亮,價格、土地、技術、深加工等逐漸成為需要統一協調的內容。為此,李家疃鎮成立了鎮黨委書記王賑宇擔任組長的李家疃食用菌發展中心,對平菇產業進行綜合統籌。
豐收不如好行情。對于農產品來說,價格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成安縣的黑平菇肉厚味濃、品質上乘,但早年間因為規模小、不夠集中,所產平菇只能在附近的集市零售,偶爾有客商前來收購,議價權也不在種植戶一方。為爭取價格主導權,成安縣和李家疃鎮黨委、政府按照種植分布情況,陸續建立起7個平菇交易市場,逐步掌握了市場議價權。種植戶高興地說,“政府給建起了市場,做好了保障,平菇怎么賣我們自己說了算。”
土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隨著平菇種植規模的擴大和收益的提高,原來大家都不太在意的沙土地,成了種植平菇的搶手地,土地流轉價格從最初的300元/畝逐漸攀升至1000元/畝。與此同時,由于地塊分散在不同的農戶手里,成方連片土地流轉常常遇到阻礙。為此,李家疃鎮黨委、政府主動作為,重點對趙三村、白范疃村、蔡莊村、常重村等十幾個村的土地重新規劃,與農戶達成土地預流轉協議,儲備平菇生產用地2000多畝。
在食用菌發展中心領導下,李家疃鎮定期安排人員赴大型種植基地、知名企業,洽談食用菌種植業務,選聘專家學者、種植大戶在基地開展食用菌講座,將以往的“土辦法”與現在的“高精尖”有機結合,不斷改進食用菌栽培技術;聯系主管部門、科研院所和下游企業,制定長期發展規劃,爭取第一時間推動食用菌行業最新科研項目,如食用菌冷藏、烘焙、鹽漬、保鮮等再加工技術在當地轉化應用。
平菇產業的發展,不僅富裕了種植戶,還帶動了與此相關的多個產業發展。在蘑菇生產季節,用工高達5000多人,其中不乏距此三四十里外前來務工的群眾。與平菇產業相關的包裝、運輸、鋼管加工、玉米芯收儲甚至廢舊塑料布回收等都形成了產業,還有人放棄蘑菇種植,專門做起了銷售經紀人。
目前,食用菌生產在李家疃鎮正以燎原之勢向周邊蔓延拓展。按照成安縣“十四五”規劃,未來5年內,成安縣將做優李家疃鎮平菇等精特品種的種植,打造萬畝規模的食用菌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