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巴楚菇市場價值高,屬于稀有食用菌,但年產量低。為了讓這一野生菌種能夠實現人工種植并能在即將到來的春天實現規模種植,這個春節,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縣食用菌產業園里的5名技術人員就一直在實驗室忙著,對巴楚菇野生菌種進行培育與擴繁,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察布查爾縣食用菌產業園,看一看食用菌養殖大產業下的微操作。
早在去年入冬前,察布查爾縣食用菌產業園就已經完成了巴楚菇野生菌種的剝離和培育,然后,技術人員們要將培養皿里培養了兩個多月的野生菌種切割成直徑5毫米的菌塊。完成這項工作,察布查爾縣食用菌產業園技術總監陳永欣和同事們用了三天時間。
對菌種進行切塊是為了讓菌種在菌液厭氧發酵罐中發酵做前期準備,這也是馴化工作中,從培養皿到現代化生產的關鍵一步,也就是讓菌種在短時間內實現600倍的增長,滿足規模種植需求。
陳永欣說:“它在這個瓶子當中,還屬于在實驗室當中的階段,但是一旦接到菌液厭氧發酵罐當中,就屬于生產中的一個環節了,如果出現問題,對于整個產業鏈是有影響的,就會斷檔,所以這個環節是最重要的。”
陳永欣所說的問題就是食用菌接種過程中的最大威脅——雜菌。為了讓進入液罐的菌種不受雜菌侵擾,7天前,陳永欣就開始對液罐室空氣和物體表面進行每天6次的連續取樣檢測,一旦發現雜菌,就要立即對環境進行消殺。
為確保萬無一失,在前期密集檢測和消殺的基礎上,接種過程中,液罐接種口還要進行近千攝氏度火焰的實時消殺,同時,陳永欣還一直提醒接種的同事注意罐體氣壓。
生長在巴楚縣胡楊林中的巴楚菇是新疆特有的野生菌種營養豐富,年采集量只有10噸左右,每公斤市場價高達上千元,對野生巴楚菇進行人工馴化是食用菌領域的首次嘗試。
這是陳永欣和同事們對巴楚菇菌種的第二次液罐發酵,上一批發酵菌種已經裝袋接種,目前,90%以上菌袋長勢良好,等室外溫度上升到15-21℃時就可以在模擬環境下進行人工示范性種植。
陳永欣說:“我們將積累成熟的經驗傳授給群眾,前期的風險全都由我們這種研究機構去承擔,群眾運用我們的成果受益。”
近幾年,產業園不斷培育、引進食用菌新品種,幫助農民致富,天山紅菇、雪蓮菇、紅托竹蓀、姬松茸等十多個市場需求大、經濟效益高的菌種,在產業園擴繁、試種后,先后被推廣給本地群眾種植。去年年底,產業園在伊犁河谷首次引進液態菌種擴繁技術,讓本地農民種植菌菇的成本更低、收益更大。
現在,察布查爾縣食用菌產業園年產菌包已達300萬包,2021年,不僅帶動察布查爾縣農民種植菌菇350畝,實現收入500多萬元,產業園生產的菌種還遠銷和田、阿克蘇、阿勒泰、塔城等地。
陳永欣說:“3年以后打算達到1000萬包的規模,5年以后打算達到2000萬包的規模,以食用菌產業作為伊犁河谷鄉村振興的支柱型產業,直接可以帶動200-1000戶的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