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來,海南省真菌專家、海南醫學院藥學院教授曾念開帶領研究團隊,用腳步丈量海南省的每一座大山和熱帶雨林,采集菌物標本、開展實驗研究,發現近75種真菌新物種,建立大型真菌種質資源庫,親歷海南大型真菌研究從無到有,并日臻完善的過程。
每一次野外考察都充滿變數,或被雨淋,或被螞蟥咬,或一無所獲;但是,他們仍然期待每一次出發。曾念開還帶領研究團隊,通過科技創新延長海南特色菌產業鏈,發展林下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蘑菇教授”——研究大型真菌21年
蘑菇是大型真菌的另一種稱呼。曾念開的老家在福建,當地菌類資源比較豐富,曾念開小時候就跟父母共同上山采正紅菇。那是一種肉質肥嫩、清甜、鮮美可口的野生食用菌。此外,他們家里還種植香菇、毛木耳等食用菌。
從小耳濡目染,曾念開對蘑菇和植物感興趣,大學選了藥用植物學專業。2001年,他從吉林農業大學畢業后,前往海南醫學院工作,同時,也開啟蘑菇研究之路。
來到海南,喜歡野外考察的曾念開,猶如進入多姿多彩生物寶庫。但是,有很多蘑菇他都叫不上名字,拍下照片找別人問,也問不出答案。
“當時我就想,問不到蘑菇的名字,我就自己研究,”曾念開在攻讀碩士、博士,以及教學工作中,都專注于調查大型真菌、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
如今,曾念開進行大型真菌研究長達21年,創建了海南醫學院真菌標本館,保存了來自海南、廣東、福建、云南、湖南等地的近2萬號標本。該標本館已被正式載入國際標本館索引Index Herbariorum,并獲得國際標本館代碼FHMU,能在大型真菌分類、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上起到關鍵作用。曾念開也被學生親切地稱為“蘑菇教授”。
野外考察——不懼艱苦走遍海南18個市縣
2001年,曾念開就開始在海南熱帶雨林進行野外考察,“那時候沒有團隊,也沒有科研設備,有的是一腔熱情。”
當時,研究菌物很小眾,甚至是不被認可的方向。曾念開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出成績來。早期的野外考察,基本都是曾念開自己一個人前往。他往往先坐大巴車前往市縣和鄉鎮,再雇拖拉機或摩托車將自己送進山。
在野外發現蘑菇標本,首先要拍照,但拍照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蘑菇比較小,要選好角度,不能蹲著或者站著拍,”曾念開說,“那樣不能很好地體現蘑菇的特征,大多數時候只能跪著,或趴在地上,才能拍出蘑菇的特征。”
拍照時,還要給蘑菇的菌蓋打上遮光傘,用反光板給菌柄補光,才能拍出清晰完美的蘑菇照。此時,螞蟥、蚊子、螞蟻、蜈蚣等昆蟲就會乘虛而入,“螞蟥會偷偷地鉆到褲子里,蚊子叮在手背上,但只能忍著。”
“相比我們對蘑菇研究的熱愛,這些辛苦就不算什么了,”這些年,曾念開帶領菌物資源與可持續利用研究團隊,用腳步丈量海南的大山和熱帶雨林,他們的足跡已遍布海南18個市縣。
重大發現——發現75種真菌新物種
野外考察時間緊,需早出早歸。曾念開與研究團隊一般早上6點多上山,出去尋找和采集蘑菇標本。采集到蘑菇后,要盡快趕回住處,測量菌蓋、菌柄、菌管、菌孔的相關數據,解剖菌肉,觀察特征,烘干保存。
“因為蘑菇是一種‘善變’的微生物,比如,有的牛肝菌在觸摸后會變色,短時間內會變紅、變藍、變黑,需要我們快速記錄下來,為日后的種質資源鑒定提供依據,”曾念開說,大型真菌種質資源搜集和保護工作要特別細心,這些變化不記錄下來,烘干后就看不到了。
“有時采的標本多,要記錄到凌晨一兩點,才能休息,”早上6點,他們又繼續上山采集。
有的新物種,從發現到最終命名,需要漫長的研究過程。2009年7月,曾念開在鸚哥嶺野外考察發現一個牛肝菌的新物種。接下來的7年,他10多次前往鸚哥嶺考察,最終才將其命名為海南黃肉牛肝菌。
曾念開帶領研究團隊已發現并正式發表2個真菌新屬、75個真菌新種、新組合種19個、中國新記錄菌屬1個、中國新記錄種2個。
保護瀕危資源——在羊山地區仿野生栽培靈芝
曾念開帶領的研究團隊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三個方面:對野外新物種、特色資源的發現和發掘;對瀕危的特色資源進行人工栽培,助力鄉村振興;對蘑菇多糖進行研究,研發大健康產品。目前已經研發一些蘑菇多糖的顆粒劑,并申請了專利,下一步爭取進行轉化。
“海南是中國靈芝科真菌生長較多的地區。”曾念開說,目前已知的100多種靈芝中,分布在海南的有70余種,然而早些年的過度采摘讓不少野生靈芝處在瀕危狀態。
在野外考察,曾念開會發現一些珍稀的赤芝、虎乳靈芝等。他們都會先采集下來,而后對菌種進行分離,進而保存栽培,再進一步推廣種植,幫助老百姓發展林下經濟,助力海南鄉村振興。
海口羊山濕地區域植被良好,含有充沛的地下水,因此,有“濕地博物館”之稱,但由于熔巖上的地表土層非常薄,幾乎無法種植農作物,長期以來該區的土地被“遺棄”。曾念開帶領研究團隊反復試驗,創造了一套適合于羊山地區的靈芝仿野生栽培方法。“我們在羊山地區進行赤芝林下仿野生栽培,效果還不錯,”曾念開說,在內地赤芝一年只能收一次,而人工栽培的赤芝,一年可收8-10次。
該栽培方法在林下種植,投入成本低、環保無公害,子實體產量是其他省份栽培靈芝的8-10倍。曾念開科研團隊與公司合作,采用“農戶+公司+專家”的運行模式,在海口市龍泉鎮永昌村進行靈芝的仿野生栽培。
用科學研究成果為社會創造價值。在海南醫學院藥學院實驗室,曾念開研究團隊人工栽培了20多棒竹靈芝。每天,他們會定時澆水,并觀察其生長情況。此外,他們研發的椴木栽培虎乳靈芝技術已獲得發明專利。曾念開表示,未來有望延長虎乳靈芝等海南特色菌種的產業鏈,打出海南特色菌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