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金隆菇業地處河南省虞城縣,專業從事食用菌研究29年,是菇類等食用菌培育相關的佼佼者。公司董事長利金站將科技前沿的現代培育與生產工藝運用其中,開辟了一片屬于食用菌的新市場。
“愛家鄉,就為家鄉做點事。”這句話時常掛在利金站嘴邊。十年如一日,高樓平地起,利金站帶領著金隆菇業有限公司不斷探索,一步一個腳印扎實發展。目前基地采用溫室大棚、套種和立體種植的方式,種植靈芝、赤松茸、羊肚菌、黃金菇等。這種高效益的特色種植,讓周邊很多村民看到了美好前景,許多村民來到基地學習技術。為了擴大規模,幫助更多農民致富,金隆菇業更是為菇農提供菌種、技術指導和大型靈芝盆景活體嫁接技術、工藝靈芝盆景制作技術。村民種植的菌菇既可自行銷售,又可以“回購”的方式交給該種植專業合作社代為銷售,造福了諸多百姓。
在金隆菇業有限公司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讓購置的設備閑置用人工干活。大家都知道,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農業的機械化似乎已是大勢所趨,高效便捷的機械能夠節省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產品的質量,成本的降低也就意味著利潤空間有所上升。利金站引進的新設備在調試階段就顯現出了其明顯優勢,一臺機械只需要兩個人操作,卻能達到十三個人的工作效率,在看到機械化如此高效率的表現,老員工們紛紛忍不住贊嘆,但同時不免憂慮不已。老員工派出代表向他吐露心聲:多年來,在公司上班給予了他們經濟收入,也給與他們自身價值感,所以,大家寧愿降低工資也不愿離開這份承載了自己多年回憶的工作,希望在使用裝袋機的同時,能給他們留出點原料,哪怕每袋在0.1元的基礎上降低兩分錢也想繼續工作。當聽到老人們的表述之后,利金站深感震撼和感動,為了保障老人們的利益,當即召開全體會議,暫時取消機器代替人工的決定,并給大家承諾,只要能按技術要求工作,每袋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加兩分錢。每袋兩分錢,意味著每人每天就可以多掙15元左右。如今設備只在農忙時工人緊張的時候使用,這就是很多到公司指導工作的領導和參觀學習的人員,看到巨資購買的設備不用,幾十個人用手工裝袋的“怪現象”。
有很多老職工在公司工作掌握了食用菌種植技術,很想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也種植一些增加收入,公司就把做出的優良菌種,免費送給員工,并對生產出的鮮菇進行回收,讓他們也當上自己的“老板”,增加經濟收入。雖然這樣做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了利潤空間,但是利金站毫不在乎,認為這樣做很值得。
利金站一直關注關心著村里的老人。利金站清楚地記得,有一天,一位輕人來到食用菌種植基地當著他的面訓斥在這里打工的母親并說:“不讓你打工你非得來,你掙這幾個錢,到時候都不夠給你治病用的,需要多少錢我給你。”說完這句話,年輕人強迫他母親快走。利金站聽到后很痛心,自認為不計個人利益,大力補助員工卻還被其家屬誤解,本著以老人家庭和睦為出發點,耐心勸解老人回家去。但是,令他驚訝的是,這位老人的兒子外出務工以后,她又悄悄的返回基地上班。當他問及原因,她說:“習慣了,我在這里跟大家一起工作,能夠找到年輕的時候在生產隊工作的感覺,在這里干活很開心,孩子不讓我干活是怕我太累了,我感到自己還能干點話,不想花他太多的錢,現在的年輕人壓力也很大”。這位老人的回答使他幾度熱淚盈眶。后來,這位年輕人再次找到他談論這件事情,態度與之前截然不同,還道歉。并說自己不應該否認其母親的想法,她在這工作既能和同齡人有所交流,又能找到年輕時拿工分的感覺,精神狀態一度很好。每當看到這些留守老人在拿到工資的時候就像小學生拿到獎狀一樣開心,利金站就會特別欣慰。為了家鄉的人們特別是上年紀的人能在家門口的企業安心工作,利金站暗下決心,一定要將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讓更多的人能夠在家鄉找到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