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豐收的季節,深秋時分,在李玉院士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中,菌袋整齊地擺放著,一朵朵黝黑、鮮嫩的木耳像一朵朵盛開在菌袋上的花朵,放眼望去,十分喜人。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10月16日在自己的工作室認真收看了黨的二十大開幕會。身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李玉院士在倍感振奮的同時,也有了更多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我們經過接續奮斗,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總書記的話讓李玉院士非常激動。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高校科技工作者,我為能夠參加到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實踐中而感到自豪!”他表示。
40多年來,李玉院士始終心系農民,專注于菌物科學與技術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他不僅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豐碩成果,而且鐘情食用菌科普公益事業。
通過對農業產業的精準把脈,李玉和他的科研團隊深入到白山黑水開展食用菌科技指導,根據吉林省生態類型,提出“東木西草”的食用菌發展策略,開啟科學家助力鄉村振興模式,沿102國道建起百公里蘑菇科技扶貧長廊,打造了汪清“全國十大食用菌生產基地”、蛟河“中國黑木耳之鄉”等全國食藥用菌產業名片。在吉林省白山、延邊、白城等地區多個貧困縣,依靠種植玉木耳等食藥用菌脫貧摘帽。
在高等教育領域,李玉創建了全國第一個菌物科學與工程專業,開創了菌物學高等教育先河,培養出一批食用菌人才,40余年來,他累計培養菌物學領域的碩士研究生超過200余名,博士研究生100余名,可謂是桃李滿天下,他們大部分已經成長為菌物產業的領軍人才或骨干力量,在重要崗位上發揮著巨大作用。
李玉院士還把吉林省菌業扶貧經驗推廣應用到全國。2017年以來,他承擔起陜西柞水縣科技扶貧任務,為柞水選育出5個宜栽品種,并實現大面積推廣,輻射帶動全縣9個鎮42個村發展木耳產業,被當地農民稱為蘑菇地里撿鋼蹦兒的“財神爺”。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前往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脫貧攻堅,用“小木耳大產業”點贊了李玉團隊的科技扶貧成果。
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的李玉頒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李玉很振奮,覺得未來前進的目標更清晰了。
小蘑菇過去幫助農民脫貧,食用菌產業如今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李玉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中國發展成為食用菌產業強國,讓老百姓吃上更健康、更放心的好蘑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他堅定地對記者說:“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食藥用菌領域科技創新,以更多高新科研成果引領食藥用菌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強食藥用菌領域人才培養,以更多高科技人才推動食藥用菌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強食藥用菌領域推廣示范,以更多創新技術助力農民致富增收,真正把‘小木耳’做成‘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