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大熱的電視劇《山海情》里,在西北帶領村民種蘑菇增收的凌教授嗎?在吉林,有這樣一位
“木耳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在菌物科學和工程產業化研究中深耕40多年,以食用菌帶動地方脫貧致富。
自1978年考取吉林農業大學微生物專業碩士后,李玉就與菌物結下不解之緣,踏上了菌物研究的拓荒之路,也見證了中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他驕傲地說:1978-2018年改革開放短短40年時間,我國食用菌產量從5.7萬噸發展到近4000萬噸,整整翻了700倍。
“木耳院士”以科技助力脫貧攻堅
“小木耳、大產業”,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柞水縣考察時這樣點評。那里正是李玉團隊的對口幫扶點。2017年,李玉團隊奔赴柞水縣開啟科技扶貧工作,團隊為柞水選育的5個木耳移栽品種得以大面積推廣,柞水憑借木耳實現脫貧摘帽,柞水木耳也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李玉在吉林汪清、琿春等地建起了百公里蘑菇科技扶貧長廊,帶領村民依靠種植木耳脫貧摘帽。在全國40多個貧困縣(市),李玉團隊都留下足跡,帶領農民精準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建立食用菌技術推廣基地31個,扶持食用菌龍頭企業22個,示范推廣60億菌袋,帶動上萬貧困戶依靠食用菌穩固脫貧。
食用菌栽培技術走出國門
2019年,李玉推動菌物科學與工程專業正式列入了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成為我國首個菌物類本科專業。此外,李玉團隊還將食用菌栽培技術帶出國門。從2014年開始,李玉參與國家援贊比亞農技示范中心建設項目,針對贊比亞高原熱帶氣候,首次集成創新出適宜當地種植的食用菌品種8個和配套生產技術體系。
李玉院士說:“我國不僅要當食用菌大國,更要當強國,擺脫種子、加工設備的進口依賴,全產業鏈條實現創新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