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售賣的大球蓋菇為菌蓋紅褐色至葡萄酒紅色、暗褐色品種,消費者在購買時可選擇的品種很少,品種的單一性制約了大球蓋菇產業的發展。成都市農林科學院與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積極開展合作研究,自2016年起,經過系統選育、田間試驗、品質檢測、分子鑒定和三年的栽培試驗,獲得了一個不同于現有大球蓋菇栽培品種的黃色大球蓋菇新品種。2021年3月取得四川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證書,命名為“黃球蓋1號”。
一、品種來源
2016年11月,在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溫江校區實訓基地和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羊馬基地種植的酒紅色大球蓋菇品種大球蓋菇1號中發現了幾株菌蓋顏色為黃色的大球蓋菇。
二、選育過程
通過組織分離獲得了“黃球蓋1號”的純菌絲體,轉接母種、原種和栽培菌袋,2017~2019年,分別在溫江、崇州、簡陽等地開展田間栽培試驗。該品種始終表現為菌蓋黃色、菌柄白色,菌蓋直徑、菌蓋厚度、菌柄長度、菌柄直徑等指標略高于大球蓋菇1號,平均產量可達2065公斤/畝,田間性狀表現穩定。
將黃球蓋1號子實體送到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進行鑒定,形態學和ITS序列測試結果表明其在分類學上為皺環球蓋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Ex Murrill。
三、品種特征
孢子:孢子為紫褐色,偶有發現黃色孢子,不透明,表面光滑,圓柱形或卵圓形,長22~25μm,寬6~9μm,孢子印紫黑色。
菌絲體:菌絲體白色絨毛狀,氣生菌絲明顯,有鎖狀聯合。
子實體:子實體單生、雙生或叢生。菌蓋黃色(與傳統品種酒紅色菌蓋對比鮮明),半球形,直徑3~15cm,菌肉白色肥厚。菌褶初期為淺灰色,后漸變成灰黑色。菌柄中生,白色至淡黃色,柄長3~12cm,柄粗2~6cm。菌環淺黃色,深裂成若干片段,先端向上卷與菌蓋連接在一起。
生育期:菌絲最適生長溫度為24~28℃,子實體最適生長溫度為12~25℃。從播種到采收約200d。
品質分析:經檢測100g黃球蓋1號鮮菇中含粗蛋白2.52g,比對照高19.4%;粗纖維1.41g,比對照低31.9%;氨基酸2.14g,比對照高5.9%;碳水化合物4.89g,與對照相當;多糖0.31g,與對照相當。黃球蓋1號的口感更脆嫩、營養更高。
“黃球蓋1號”的育成改善了大球蓋菇品種單一的問題,其金黃色的突出特點具有極大地市場優勢,推廣潛力巨大。2021年6月,成都市農林科學院與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已經與成都市科創菌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品種轉讓協議,對黃球蓋1號品種的推廣應用,將有助于推動大球蓋菇產業發展,具有較高的研究應用價值。
下一步將從色澤控制基因著手,研究大球蓋菇的變色機理,力爭用分子手段控制大球蓋菇的色澤變化,在優化和穩定現有大球蓋菇品種的基礎上,開發新色彩的品種;與企業、專合社等密切合作,開展黃球蓋1號的示范栽培,通過菌袋直銷和技術指導,促進黃球蓋1號的品種推廣;不斷優化栽培配方和栽培技術,提升黃球蓋1號的產量,力爭每畝地平均產量達到4500斤以上。(作者: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園藝所 李昕竺 曾先富 熊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