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農業建設成為大產業
中國農村雜志社評論員宋曉娜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聽取江西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后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推進農業產業化,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把農業建設成為大產業,加快建設農業強省。”
把農業建設成為大產業,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在今年9月召開的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提出,“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多業并舉的產業體系,把農業建成大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把農業建設成為大產業,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部署一脈相承,是對農業產業發展提出的進一步要求。
要建好大國糧倉。把農業建設成為大產業,首先是發揮好農業對糧食安全的保障作用。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國始終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向土地要效益,用科技增產量。面對“大國小農”的基本農情,引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同時解決部分地區“有地無人種”“想種卻沒地”的問題,要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作用強、輻射帶動能力明顯、服務效果好的優勢,促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綠色化生產。但要把握“適度”二字,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宜大則大、宜小則小,因地施策。同時,對于東北地區等“大糧倉”,要提高風險應對能力和綜合保障能力,“確保平時產得出、供得足,極端情況下頂得上、靠得住”。
要健全農業產業鏈。把農業建設成為大產業,要建立完整的農業產業鏈條,實現價值鏈提升。以農業為基本依托,抓一產、帶二產、促三產,通過延鏈補鏈強鏈,提高農業附加值,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厚,大到一省、小到一村,都能找到具有本土特色的產品。做強一產,要在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基礎上,挖掘土特產優勢,用好“土”資源,突出“特”性,提升“產”的效益。做優二產,要向精深加工做文章,發展農業加工業,將“原字號”升級為“深字號”,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在農業強國建設中,要培育一批鄉土特色鮮明、主導產業突出、質量效益較高的鄉村產業發展高地,持續增強鄉村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激活三產,要在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上發力,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突出農耕文化、農事體驗、鄉土鄉愁等鄉村特有元素,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
要建立多元產業體系。把農業建設成為大產業,要建立與大產業相匹配的成熟的產業體系與供給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多業并舉的產業體系”。建立多業并舉的產業體系與多元化的食物供給體系是相對應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大食物觀突破了以糧為綱的傳統觀念,以“食物”替代“糧食”,拓展了傳統的糧食邊界。大食物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順應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讓老百姓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立足大食物觀,推動食物空間拓展、資源拓展、產業拓展,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多業并舉的產業體系,這也是把農業建設成為大產業的應有之義。(來源:中國農村網、《農村工作通訊》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