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78套木耳吊棚架落戶湖南省保靖縣遷陵鎮臘水村,遷陵鎮人大代表王松帶著技術員挨家挨戶上門幫助農戶掛棒、灑水、揭網……
“山坡地”變成“聚寶盆”
臘水村坐落在保靖縣遷陵鎮腹地,境內多山谷坡地,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是遠近聞名的優質菌類種植生產帶。王松是返鄉帶領鄉親種植羊肚菌的創業者,在大山里找到致富門道。
2021年,王松被選舉為鎮級人大代表,在帶領鄉親們致富的同時,關心殘疾人群體,鼓勵更多殘疾戶參與到食用菌種植中。為了將助殘與產業相融合,他引進保靖百宇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擴大菌類種植基地,建設菌類制種車間,按照“公司+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在臘水村流轉土地125畝,培育了一批新型主體、種植大戶,大力發展黑木耳等食用菌產業,給殘疾人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短短四年間,臘水村的“山坡地”變成了食用菌種植的“聚寶盆”,帶動本村及周邊縣市89戶390余人發展食用菌產業,其中殘疾戶9戶34人。
“小庭院”打造“菌產業”
作為遷陵鎮人大代表、臘水村支部副書記,王松深知,100多畝食用菌產業基地無法完全滿足村民務工,更談不上共同奔富。如何拓寬村內弱勢群體就業渠道,成了王松日思夜想的難題。
今年5月,保靖縣人大常委會在臘水村食用菌基地調研,座談會上,大家紛紛支招。“發展庭院經濟”讓王松眼前一亮,臘水村開始積極探索“庭院+木耳”的多元發展新型經濟模式:加班加點制作吊棚,帶動群眾發展庭院經濟,利用庭院“小美”點亮鄉村“大美”,讓農戶庭院不僅有“看頭”更有“賺頭”。
目前,臘水村發展黑木耳庭院種植示范78戶,其中殘疾戶50戶,種植黑木耳78000棒,由村委會簽訂保底價收購、技術服務等聯農帶農協議,帶動鄉親們增收。王松算了一筆賬,每戶庭院種植黑木耳1000棒,一季可增收2150元,春、冬兩季每年可增收4300元。
近年來,臘水村從“建組織、強陣地、優服務”入手,食用菌公司已入駐多個線上線下平臺。發展庭院經濟方面,實行“一戶一檔”分類指導,通過訂單收購、技術服務等方式,打造風干、倉儲、加工、包裝等多元化共同發展的庭院經濟新模式。明年,爭取在臘水村實現塔擺木耳種植全覆蓋,讓村莊每個庭院都奏響村民共富曲。(來源:保靖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