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挑戰,部署2024年“三農”工作。
習近平在會議上強調,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農林牧漁并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大食物觀”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早在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大食物觀”就被正式提出,此后其在國家重要會議或文件里多次出現。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2020年4月,總書記在陜西柞水考察調研木耳產業發展情況時,稱贊“小木耳大產業”,奠定了食用菌產業在大食物觀中的重要基礎;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解決吃飯問題,不能光盯著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開,樹立大食物觀;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樹立大食物觀,是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健康美好生活的現實需要。大食物觀的糧食范疇,包括所有能幫助人類補充能量并具有高營養價值的食物。食用菌屬于微生物類,和動物性、植物性食物相比自身價值獨特,且具有生長速度快、栽培難度低、栽培所需空間小等特點。
幾千年前,我國先人對食用菌的認知就是糧食和大食物,聯合國糧農組織在2021年組織的“糧食英雄”評選中,將菌菇等評為“廣義的糧食”。
糧食是大食物觀的基礎,食用菌與糧食生產的關系十分密切。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指出,食用菌生產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爭資源”的“五不爭”特點,可利用作物秸稈等農林生產下腳料為主要原料,廢渣可做成飼料和有機肥,是典型的高效立體設施農業和綠色生態農業,并具有生長周期短、產量高等優勢。此外,食用菌還是公認的高蛋白、低脂肪食材,所含的營養豐富且均衡。綜上可以看出,食用菌是真正的大食物產業。
我國不僅是世界上認知食用菌最早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國家,更是世界第一大食用菌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我國食用菌產業指明了方向,食用菌不僅是一種美味食材,將在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