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生菌資源豐富但珍稀偏少。達州市野生菌資源有260余種,可食用的有60多種,人工可栽培菌類10余種。如羊肚菌、雞樅菌、牛肝菌、香菇、銀耳、松乳菇、茯苓、豬苓、靈芝、天麻等在域內均有發現且分布廣泛,但無論在野生食用菌資源種類、子實體個體大小、野生食用菌產量上都無法與鄰近的貴州省、云南省相比,特別是松茸、松露等珍稀菌類稀少,無法形成強大的野生菌市場。山林中的野生菌資源無法有效監管,造成盲目、過度采收,資源日益減少,甚至瀕臨絕跡。
2.原材料資源豐富但利用不足。達州市森林覆蓋率達45.58%,森林中的木材,農作物種植產生的農作物秸稈,為食用菌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通過食用菌產業將這些原材料資源進行循環綜合利用,將實現資源優勢向商品優勢轉化,成為農戶增收致富基礎資源。但由于達州市的原材料分散,收集、加工這些原材料花費的人力、財力比較大,人們除了在當地少量就地利用外,沒有相應的企業或人員去進行收購,造成原材料浪費嚴重,原材料資源化利用嚴重不足。
3.亞熱帶氣候特征明顯但濕熱較重。達州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全年平均氣溫14.7℃~17.6℃,無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76~1270毫米,氣候溫和,濕熱較重。達州的濕熱氣候,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長,但也造成在制作食用菌菌袋時,感染率上升,成功率降低,增大了栽培風險。
4.栽培歷史悠久但實力不強。達州市的萬源市、宣漢縣在19世紀80年代就有人工栽培食用菌的歷史,達州市的香菇、木耳曾遠銷海內外,宣漢縣曾挖掘區域資源優勢,建立了“宣品天下”區域品牌和打造出“老君香菇”“黃金木耳”等地理標志產品,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同,擁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由于受原材料和市場的雙重影響,達州市未培育出食用菌種、加、銷產業龍頭企業。由于長期缺乏大型龍頭企業支撐,未形成規模化生產、產業化運作格局,在質量管理、科技投入、市場營銷、品牌維護上沒有長期的配套措施,造成大家各自經營管理,產品質量標準不統一,甚至有魚目混珠現象,未發揮出資源環境優勢培育出有影響的產品品牌,逐漸喪失了市場信譽、降低了品牌質量,影響了食用菌的市場競爭力。
5.食用菌價格穩定但效益逐年下降。近年來,由于工廠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工商資本的進駐,食用菌產業競爭日趨激烈。達州市主要生產香菇、木耳和平菇,菇品的同質化嚴重,大宗食用菌產品價格保持相對穩定;但隨著市場上“工廠化食用菌”大量出現,品種不斷豐富,使得居民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消費者對傳統品種有視覺、味覺以及心理上的疲勞,傳統品種的銷量無法上升,加上食用菌的原材料、人工成本增加,而價格仍舊停留在原位,導致效益逐年下降。(來源:農家科技,作者:四川省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