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的糧食安全保障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立足我國國情、糧情,把經實踐檢驗成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成果以法律的形式,成為規范全社會的行為準則,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依法保障糧食有效供給。深入貫徹落實糧食安全保障法,就是要堅決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堅持穩面積、提單產兩手發力,強化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推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確保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思路目標
糧食安全保障法是糧食領域基礎性、統領性的法律,為做好糧食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貫徹落實糧食安全保障法,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保持糧食播種面積總體穩定、有條件的地方挖潛擴面,大力實施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著力推進糧食生產穩產高產、高位增產,守住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的底線、努力邁上新臺階。
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再創歷史新高,要在高基數高起點上著力實現糧食“穩產高產、高位增產”的目標。堅持底線思維,促進高產穩產。好年景糧食產量要拿得住、盡量多增產,差年景要守得住、盡量少減產,防止糧食產量大起大落,提高糧食生產穩定度。堅持技術驅動,促進均衡增產。立足不同區域自然稟賦,科學合理確定糧食高產目標,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深度融合,推動大面積單產提升,把高產潛能釋放出來。堅持問題導向,促進持續增產。立足糧食產量五連增、五創歷史新高、連續九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的高基數,錨定高位增產系統突破、綜合施策,全方位全環節全要素挖掘潛力,力爭低產區快速增產、中產區普遍增產、高產區穩定增產,實現可持續增產。
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重點任務
嚴格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落實生產目標任務。糧食安全保障法健全糧食安全保障責任機制,首次在法律中明確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意義重大。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各方責任,糧食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應保面積、保產量,嚴格開展省級黨委和政府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發揮好指揮棒作用,促進地方黨委和政府自覺從總體國家安全觀、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謀劃、推動落實糧食安全各項政策舉措,落實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掌握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動權。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夯實穩產高產基礎。糧食安全保障法專設耕地保護一章,規定建立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耕地種植用途管控,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要落實藏糧于地戰略,加快建設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設成高標準農田,推動耕地質量建設,深入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運用綜合農藝、生物和工程措施持續提高耕地質量,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夯實糧食穩產高產的地力基礎。
推進種業振興行動,選育推廣優良品種。糧食安全保障法規定推進種業振興,維護種業安全,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要抓住種子這個關鍵,加強糧食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健全良種繁育體系,提升供種保障能力。支持種業創新和產業化應用,選育推廣耐密植、抗病蟲能力強、適宜機械化生產、高產優質的自主優良品種,充分發揮良種效能,擦亮種業“芯片”,增強穩糧增產的核心驅動力。
集成推廣高產高效技術,促進大面積單產提升。糧食安全保障法規定支持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糧食生產技術,提高糧食生產技術推廣服務水平,促進提高糧食單產。要落實藏糧于技戰略,集成創新綠色高產高效技術,以提升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水平為主線,加快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系統集成,推進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主力機型“三主融合”,依托各方專家、各級農技農機推廣隊伍力量,緊扣重要農時和關鍵環節,做好技術指導服務,分區域、分要素、分環節抓好耕種管收全過程,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和效益提升。
強化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降低糧食因災損失。糧食安全保障法規定加強糧食生產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加強干旱、洪澇、低溫、高溫、風雹、臺風等災害防御防控技術研究應用和安全生產管理,落實災害防治屬地責任。要依法做好相關工作,建立健全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定期開展農情調度,及時掌握生產動態,堅持日常災情月調度、重大災情日調度,科學評估災害影響,提前制定防災救災預案,降低自然災害影響,實現“龍口奪糧”保豐收。聚焦重點區域重點病蟲害,加強監測預警和統防統治,努力將病蟲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保障措施
整體謀劃加強規劃引領。貫徹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編制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總體規劃,兼顧當前、中期和長遠,明確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重大工程,突出重點作物和關鍵節點,分步驟有序推進。同時,指導各地立足資源稟賦,根據糧食安全保障目標、任務等,科學編制本區域糧食安全保障相關專項規劃,通過規劃引領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增強糧食生產能力。
統籌資源加大政策支持。增加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規模,實施油菜擴種補助,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優化種植結構、穩定作物面積。統籌綠色高產高效行動、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水稻集中育秧、農業社會化服務等中央財政項目資金,加大對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的支持力度。擴大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實施規模,新增大豆單產提升工程,在主產區大力開展田間配套設施建設、落實密植高產關鍵技術。農機購置補貼向高性能播種機傾斜,適度提高灌溉首部、氣力式高性能播種機補貼比例,逐步推進播種機升級換代。實施小麥“一噴三防”、秋糧“一噴多促”補助,提升作物抗災害能力,減輕病蟲害發生。
聚焦關鍵夯實技術指導。組織成立專家團隊,為落實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關鍵技術措施保駕護航。組織專家及時制定發布田間管理、防災減災等技術意見,編制主要作物單產提升模式圖,分縣域、分作物編制單產提升技術手冊,錄制技術講解視頻,分品種開展技術培訓。組建由專家和農技人員組成的科技小分隊,在關鍵農時深入一線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加強田間管理,落實單產提升關鍵技術措施,夯實豐收基礎。
集聚力量構建協同機制。強化資源整合,繼續開展下沉一線包省包片活動,在春耕備耕、“三夏”生產和秋冬種等關鍵季節,集中開展指導服務,督促抓好田管、單產提升、防災減災等工作。加強部門單位間協同配合,構建共同推進機制,完善共商工作強協調、共抓指導強服務、共建基地強示范、共推農機強質量、共謀項目強保障“五共五強”工作打法,集約資源、集中力量,形成統一目標、統一行動、統一評價的良好工作局面。(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種植業管理司司長 潘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