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顏色鮮艷的菌才有毒?
事實上,單看菌的外表,并沒有絕對的安全標準。
一身雪白的鵝膏菌看起來很普通,卻是一朵就可能致命!色彩不艷、長相并不好的肉褐鱗環柄菇、秋盔孢菌,也極毒。但色彩艷麗的橙蓋鵝膏、青頭菌,卻是著名的食用菌。
2.長在陰暗潮濕處的才有毒?
所有的菌都傾向于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跟毒性無關。
可以吃的雞腿菇經常在牛屎等動物糞便上“綻放”;而包括致命鵝膏在內的很多毒菌菇,都生長在干凈的林地上。
3.蟲子不吃的才有毒?
實際上,著名毒菌——豹斑鵝膏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種類也經常被小昆蟲采食,并產卵在上面。
4.和銀器、大蒜一起煮會變黑的才有毒?
菌類毒素不會與銀器、大蒜等發生反應并致其變色,銀、大蒜不能破壞毒素也不能指示菌類是否有毒。
5.受傷變色、流汁液的才有毒?
這也不是絕對的。像松乳菇、紅汁乳菇受傷處及乳汁均變藍綠色,但它們都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
6.經水焯、高溫、油炸等方式處理并徹底煮熟,就能安全食用?
菌中的毒素有相當一部分可以通過加熱破壞,但有一部分極為頑強即使經過長時間高溫燒煮依然保持毒性,如:鵝膏肽類毒素、毒蠅堿。水焯能去掉部分毒素,但不能去除干凈,仍然存在中毒的風險。所以不要誤食有毒的野生菌。(來源:攀枝花市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