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少峰:上海“鮮菇一條街”十年心得分析
發布時間:2013-07-3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上海“鮮菇一條街”十年風雨情----上海鄒記食品有限公司 鄒少峰
2013年2月28日,隨著上海曹安市場的整體關閉,由筆者創辦、經營十年的上海曹安市場“鮮菇一條街”也完成了歷史使命,隨之搬遷至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以下簡稱“西郊國際”)。從2002建立到2012年整體搬遷的十年間,曹安市場“鮮菇一條街”見證了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筆者有幸親歷了十年來曹安市場從弱小一步步走向發展壯大的歷程,現把十年間所見所聞寫出來,希望對食用菌從業者有所借鑒。
一.工廠菇如雨后春筍 農民菇淡出市場
在2001年之前,上海市場上銷售的菇類都是個體種植戶種植的,沒有工廠菇的概念,從2001年到2005年間,市場上的金針菇、杏鮑菇等品種,就有工廠菇、農民菇之分,2005之后,農民菇逐漸減少,直至今天,個體種植戶種植的杏鮑菇、金針菇已經完全退出市場(上海地區)。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菇類品種,唯雙孢菇還有“農民菇”“工廠菇”之分,也許不久的將來,個體種植戶種植的雙孢菇也會被工廠化的雙孢菇所替代。
二.鮮菇品種集中出現,茶樹菇、秀珍菇銷量大增
在2000年之前,上海老百姓吃到鮮菇品種只有:金針菇、平菇、香菇、雙孢菇,從2001年開始,市場上開始出現茶樹菇、秀珍菇鮮品,并隨之銷量大增。有數據統計,2005年的夏季,上海市場茶樹菇的日均銷售量達30噸,秀珍菇日均銷量達40噸。之后出現的鮮品品種有草菇、姬菇、小白菇、白靈菇、杏鮑菇、雞腿菇、海鮮菇、猴頭菇、豬肚菇、長根蟹味菇、白玉菇,金福菇,褐菇、北蟲草等,幾乎涵蓋了食用菌大部分品種。而從2005年之后至今,市場上再也沒出現食用菌新品種。
三.生產本地化 市場本地化
先有市場,后有基地,是生產本地化 2005年之前,曹安市場銷售的茶樹菇、秀珍菇等品種主要來自福建古田縣及羅源縣兩縣,隨著銷量的不斷擴大,從2005年之后,上海郊區出現大量秀珍菇及茶樹菇生產基地(即福建菇農到上海郊區種植茶樹、秀珍菇) ,這樣不僅節省運輸費用而且保證了菇類的鮮度。
先有工廠,后有市場,是市場本地化 2005年之前, 河南某工廠化杏鮑菇廠,其產品主要銷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在河南本地根本沒有市場,從2005年開始,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銷售的數量逐年減少,直至今天,其產品在河南本地暢銷,基本不要往大城市銷售。
總之, 生產促進市場,市場促進生產,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共同推進中國食用菌產業的繁榮發展。
四.南菇北移,部分品種種植基地向北轉移
秀珍菇,原來是福建省羅源縣的本地品種,2007以前,每年的6月份到10月份,每天都有數10噸的秀珍菇銷往長三角地區,從2007年起,蘇北的豐縣、沛縣開始出現秀珍菇生產基地,其產品直接供應長三角地區,導致羅源的秀珍菇在上海地區的銷量逐年減少,而如今福建秀珍菇在上海市場已經失去傳統優勢。類似的情況還有福建古田的茶樹菇、浙江的香菇、雙孢菇等品種。造成福建、浙江等主產區食用菌產品銷路不暢的主要原因在于福建、浙江等地人工成本比較高,原材料價格上漲,而蘇北地區當地政府對食用菌產業的扶持力度比較大,未來幾年,南菇北移將是食用菌行業發展大趨勢。
曹安市場十年間,食用菌品種的發展情況如下:
1.金針菇價格從天價到地價 讓人困惑
根據市場的銷售記錄,2005年春節前,上海本地某品牌的金針菇(40斤一箱)價格賣到680元,創下歷史最高價,而到了2012年夏季,同樣是該品牌的金針菇(40斤一箱)價格只賣到60元,從天價到地價,其跌幅之慘烈,絲毫不亞于中國股市。
2.杏鮑菇一枝獨秀 蟹味菇進入尋常百姓家
記得在2000年,有人拿著杏鮑菇的樣品給筆者看,說是三明真菌研究所的新產品,當時也沒有名字,我們便給取了個名字叫“象鼻菇”,于是杏鮑菇開始在市場上開始銷售,從每天數十斤開始銷售,據統計,目前上海地區每天杏鮑菇的銷量在50噸左右,十年時間,杏鮑菇的銷量呈爆發式增長,由于杏鮑菇價格一直來維持在4-5元之間,老百姓容易接受,其市場前景一致被看好。在菇類品種中,蟹味菇一直是菇中貴族,在2006年之前,其終端銷售價格都在每盒6元 -12元(150g)之間,其可食部分也就100g左右,消費者一合計下來,比所有的肉類都貴,所以蟹味菇的銷售對象局限于酒店和超市,一般菜市場沒有銷售,從2006年開始,隨著新的蟹味菇新品牌不斷涌現,價格也從原來的100多元降到60元左右(每箱40盒/6kg),而在農貿市場上的零售價也降到2元-3元(150g),消費者也可以接受,成為尋常百姓家庭餐桌上不可少的佳肴,銷量也隨之大增。
3.部分品種市場占有率下降
(1)白靈菇:根據市場的銷售記錄,2002年-2005年間 上海地區白靈菇最高峰時銷量達每天2000箱(10斤一箱),價格也維持在120-260元之間,之后銷量逐年下降,到目前每天銷售600箱左右,價格在50-120元之間,其主要原因在于白靈菇價格不穩定,冬季與夏季的價格差距較大,而其口感與杏鮑菇相似,而杏鮑菇價格常年比較平穩,餐飲行業更喜歡使用杏鮑菇代替白靈菇。
(2)雞腿菇:2004年冬季,上海地區雞腿菇最高峰時日銷售量達6000斤,之后,銷量逐漸下滑,到目前每天銷量在1000-2000斤, 其主要原因在于受工廠化雞腿菇生產的沖擊,造成市場上雞腿菇的產量趨于飽和,且口味一般。
(3)鮮品猴頭菇:2003年12月份,市場每天銷售新鮮猴頭菇3000斤左右,從2005年以后,銷量逐年下降,到目前基本退出市場,其主要原因在于受季節性影響,不能周年生產,目前國內還沒有生產猴頭菇的工廠化企業。
還有其他品種如豬肚菇、金福菇、長根菇等市場占有率也在逐漸萎縮,主要原因是受食用菌工廠化沖擊,造成了產能出現過剩,價格低迷,很多生產企業紛紛轉產改行,且受季節性影響,不能常年供應。
根據上海曹安市場相關統計數字可知,按銷售額計算,從2002年到2012年十年間,鮮品食用菌的市場增長率在20%左右,較高時同比增長30-35%(2004年、2008年),2011年以后維持在10%-20%之間。
筆者從市場十年的銷售記錄中發現,凡能夠周年生產且能穩定供應的食用菌品種,其市場增長率較高;如果是價格不穩定且不能周年生產的食用菌品種,會逐漸淡出市場。總之,市場前景好的食用菌品種,一定是老百姓吃得起的。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