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當齊魯大地上很多人都還沉浸在節日快樂的氣氛中時,在山東康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廠房里卻看到另外一番場景,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忙著食用菌生產。據公司董事長張漢兵介紹,一年之計在于春,這段時間食用菌的市場行情不錯,所以公司就抓緊生產,也是為了搶個好頭。另外,3月底,公司將承擔2015中國(山東·齊河)食用菌新技術新產品菌需物資博覽會的會議參觀,公司提前為這次會議做好前期工作準備,讓來自全國的參會代表感受不一樣的康瑞公司。本期《食用菌商務》圍繞康瑞公司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采訪了公司董事長張漢兵,從中找出公司近年來所取得成功的秘訣。
《食用菌商務》:張總您好,作為指定會議參觀廠家,這次在家門口面對一次很好宣傳展示企業的機會,公司做了哪些前期準備?
張漢兵: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公司引進國際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建立食用菌全自動化生產工藝基礎數據平臺,突破食用菌全自動化生產發展和應用的技術瓶頸,為全國食用菌企業樹立標桿。2.全體員工各司其職,嚴陣以待,保證公司正常、穩定運行。3.優化廠區規劃,制作制動展板,把公司產品、流程張貼在展板上,使參會代表對我們公司一看就能一目了然,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這些措施的制定,我們將以飽滿的熱情歡迎全國各地業界同仁來公司參觀考察。
《食用菌商務》:作為一家綜合型食用菌企業,公司能夠在7年時間里不斷獲得成長,成為山東省乃至全國較有影響力的企業,您認為獲得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張漢兵:我認為公司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主要歸結于兩個方面:其一,要有豐富的食用菌專業知識。食用菌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里面涉及的內容很廣,也很復雜,不是外界很多人認為的食用菌沒有科技含量。自己以前也是個食用菌門外漢,也是通過不斷的深造和學習才比較系統地掌握了食用菌知識,但目前,自己每天還在不斷地學習中。其二,就是要有規范的企業管理。企業誰都能創建,但關鍵在于管理,企業管理如果出現了問題,遲早會被淘汰。這其中企業決策者善于下放權利、善于傾聽下屬的建議很重要,讓每一名員工在公司里都能夠感受到主人翁的精神,才能夠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食用菌商務》:伴隨著中國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產能相對過剩問題時有顯現、人力資源成本上升、資源相對緊缺的矛盾日益加劇。基于目前行業出現的不利因素,公司采取了哪些積極措施應對?
張漢兵:這兩年食用菌市場確實陷入了低迷,個別品種食用菌產品價格都跌破出廠價,很多工廠化企業陷入困境。我認為,企業要想不被市場淘汰只有技術革新和產業轉型。
1.技術設備改良。我公司引進的日本、韓國進口設備,為瓶裝金針菇栽培,日產鮮菇50噸,直接降低人工成本70%,生產效率提高3倍,整個園區食用菌種類實現多元化規模和效益實現翻番。不僅如此,相比之前的袋裝菇現在的瓶裝菇外觀形象好,口感極佳。
2.降低成本。這其中又包括四個方面內容:(1)在企業內部倡導節約文化,讓節約成為企業的一種精神,讓節約意識深入每個員工的工作中。(2)抓住決策龍頭,避免全局的浪費。決策節約是影響全局的節約,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才是對企業最大的節約。(3)采購環節的節約。控制采購成本,加強庫存成本控制;化整為零,大批量采購;建立采購成本分析制度;采用招標、詢價、比價、議價、訂價收購、公開市場采購等措施;建立供應商選擇制度;堵住采購中的“回扣”漏洞等。(4)營銷方面的節約。公司對營銷成本進行預算、分析與決策,控制不必要的營銷成本支出,讓廣告投入的每一分錢都發揮效益,同時合理地控制營銷人員的各項費用。
《食用菌商務》:您出身于農村,現在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對“三農”問題應該有深厚的感情。您是如何通過企業的經營來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
張漢兵:瑞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康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前身)從成立之初,就確定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運營機制,每年平均以訂單的方式回收各種食用菌8000多噸,帶動2300多農戶年均實現種植增收7000多元。
康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安排了大量周邊剩余勞動力就業。目前在公司基地及種養戶的務工人員達到200余人,月工資均在24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