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19
來源:安徽省政府網站
一、《方案》出臺的背景
國家從2004年開始,先后設立農作物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種糧直接補貼三項補貼,補貼政策實施以來,對降低糧食生產成本、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穩產增產、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農業農村形勢的發展變化,農業補貼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出現補貼脫離種糧對象、補貼精準度變弱、補貼效益遞減、補貼發放成本高等問題,需要對農業補貼政策進行調整完善。為進一步提高補貼資金的精準性和指向性,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近年來中央1號文件要求,經國務院批準,今年5月,財政部、農業部聯合印發了《關于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指導意見》(財農〔2015〕31號),明確在安徽等五省開展農業三項補貼合并改革試點。
二、《方案》主要內容
我省農業補貼政策改革實施方案主要包括《安徽省農業三項補貼合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安徽省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和《安徽省專用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推廣與服務項目實施方案》等三個子方案,主要內容分別如下:
(一)《安徽省農業三項補貼合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主要內容。
1.試點內容。試點縣(市、區)將原農資綜合補貼、種糧直接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合并設立“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護,發放給所有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
2.試點范圍。經有關縣(市、區)政府申請,綜合考慮區域、種植結構等多方面因素,確定2015年在埇橋區、懷遠縣、臨泉縣、鳳陽縣、金寨縣、廣德縣開展試點。
3.補貼標準。省里參照全省各縣(市、區)前三年度相關農作物種植面積、“二調”耕地面積等因素,按照一定比例測算試點縣(區)“三合一”補貼資金規模。試點縣(區)的畝均補貼標準,由縣(區)測算確定,并在以后年度保持相對穩定。
4.補貼依據。補貼資金原則上與耕地面積掛鉤,耕地面積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到戶的面積為基礎,對暫未確權到戶的耕地,以二輪承包面積為基礎,對已改變耕地用途的耕地不予補貼。
5.職責分工。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財政部門負責會同農業部門研究制定縣級試點施工方案,做好補貼資金發放和監管,落實試點工作經費;農業部門負責核實全縣補貼面積數據,會同財政部門做好政策宣傳解釋工作。
(二)《安徽省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主要內容。
1.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以促進糧食生產為目標,以新型經營主體為服務對象,以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為主攻方向,以建立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為載體,以財政政策和資金為引導,建立覆蓋全省的農業信貸擔保網絡,構建“政銀保擔”四位一體新型農業擔保體系。
2.建立健全全省農業信貸擔保網絡。一是組建省級農業擔保機構。依托省擔保集團發起成立安徽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實行法人獨立、業務獨立、財務獨立、考核獨立、管理獨立。二是拓展縣級擔保網絡。安徽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先期在部分縣設立分公司或營業部,開展擔保業務,積累運行經驗。三是參與全國農業信貸擔保聯盟。
3.規范擔保機構運行。一是資本金注入。中央財政2015年安排我省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資金,50%以上作為安徽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金。二是業務范圍。安徽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為從事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三是運行模式。適當放大農業擔保倍數,執行我省政策性擔保費率。四是銀擔合作。選擇若干家戰略合作銀行,開發符合新型經營主體需求的貸款品種。五是稅收優惠。
4.強化農業信貸擔保風險控制。一是加強業務審查。拓展擔保抵質押范圍,嚴格控制擔保貸款用途,適當控制擔保額度上限。二是強化違約責任。完善違信處罰制度,加大金融執法力度。三是明確代償責任。安徽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按合同約定比例承擔代償責任。四是實行風險救助制度。省級設立農業信貸擔保風險準備金,主要用于安徽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代償補助、逾期貸款周轉和應對農業產業系統性風險。
(三)《專用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項目實施方案》主要內容。
1、政策內容。補助范圍為承擔省級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創建任務的縣。補助作物為小麥、水稻和玉米。補助對象為從事專用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補助內容聚焦專用糧食綠色生產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重點開展優質專用品種推廣、新型肥料推廣、綠色農藥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新型機械作業補助。補助標準由各地根據當地生產實際,按照單項補助金額不得超過物化投入(或者服務價格)的50%自主確定。
2.資金管理。專用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項目以縣為單位組織實施,采取“先實施后補助”,項目實行“四制”管理。一是補助資金投向實行名錄制。項目縣根據當地生產實際,在省定補助內容框架內,聚焦2至3個重點支持方向,根據項目實施內容、主體、地點、規模等分別確定項目名錄。二是補助資金安排實行審批制。項目縣根據項目名錄,制定項目申報指南,實行競爭立項。補助資金遵循不重復安排的原則,對已經承擔財政專項補貼(補助)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當年不再重復實施相同項目。三是項目實施績效實行評價制。項目縣編制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項目任務,量化實施目標,確保補助資金發揮效益。對立項的補助項目及時開展考評驗收,達到驗收標準的,方可補助。四是補助資金使用實行審計制。對項目縣補助資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效益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3、工作要點。一是認真選定補助名錄。項目縣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在省定補助內容框架內,突出專用品種和關鍵技術,選擇2-3個重點環節作為補助項目,并明確到具體品種和技術名稱。對實行產業化開發的專用糧食品種要優先給予補助。二是科學制訂補助標準。項目縣對補助名錄的成本費用進行認真測算,廣泛征求多方意見,合理制定補助標準。對補助標準能夠量化的項目,采取定額補助方式予以補助。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單項補助金額不得超過其成本費用的50%。三是擇優確定補助對象。項目縣及時編制發布項目申報指南,并通過政府(或部門)門戶網站、報紙發布通知,向社會告知申報時間、條件和程序。申報結束后,縣級農業部門對申報條件進行初步篩選,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第三方專家對申報項目開展差額評審,競爭立項。四是嚴格項目考評驗收。項目實施主體在項目實施結束后10日內向縣級農業部門提出驗收申請并提交項目實施情況,縣級農業部門應及時組織人員根據驗收標準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考評驗收。項目驗收后,由縣級農業部門統一向項目實施主體發放驗收通知書。通知書內應載明項目實施規模及補助資金額度。
三、農業補貼政策改革的主要亮點
(一)提高了農業補貼政策效能。改革前,農業三項補貼分別以計稅面積、二輪承包面積和實際種植面積發放,面積年年統計、層層上報,難以核實。改革后,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原則上統一以確權登記頒證到戶的面積為發放依據,發放依據相對固定,降低了補貼政策的實施成本。同時,改革后補貼資金一律發給享有耕地承包權的農戶,補貼對象清晰,容易界定,減少了土地流轉后補貼資金歸屬問題的糾紛。
(二)突出了對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支持。根據國家統一部署,今年從原農資綜合補貼資金中調整20%,用于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重點是建立專業性的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我省利用國家政策契機,發起成立安徽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專職為種糧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從事糧食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新型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并結合農業經營特點,主要以在田作物、農業設施、土地經營權、農業保險保單作物擔保抵質押物,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更加重視糧食綠色增產增效。專用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項目堅持“穩糧增收、提質增效”的發展思路,以打造專用品牌糧食為導向,依托省級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平臺和全供應鏈的產業化聯合體,按照“有利于產品開發、有利于資源節約、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原則,著力發展專用糧食品種,加快綠色增產技術推廣,探索構建糧食產品生態圈、糧食企業生態圈和糧食產業生態圈三位一體的生態糧食產業化發展模式,促進糧食生產由數量向質量數量效益并重轉變,帶動糧食生產質量安全水平和效益提升。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