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5-13
來源:《錢江晚報·今日桐鄉》
說起雙孢菇,大伙一定不陌生,就是那種菜場隨處可見的、小小的白蘑菇,頗受“馬大嫂”們歡迎。它也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廣泛、消量最大的食用菌,僅在上海每天的消費量就達到四五百噸,杭州的日消費也在100多噸。但是傳統的雙孢菇生產模式是在草棚中進行,受到溫度等限制,每年產菇時間只有四五個月。
石門鎮周墅塘村剛剛建立的智能化雙孢菇生產工廠,使雙孢菇生產突破了時間和產量的限制,標志著我國首個采用國際先進食用菌栽培模式、應用智能化控制管理技術的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基地正式建成。
從“上市”公司潛入“農海”
走進桐鄉市聯翔食用菌有限公司的蘑菇生產車間,讓人驚訝的是,這里嗅不到一絲傳統農業的氣息,反而更像一個現代化工廠。高標準鋼結構恒溫菇房、鋁合金材質的栽培床架、一條龍基質堆料生產設備……企業負責人許偉翔拿出手機,進入一個專門的系統,20個菇房的狀況通過屏幕一目了然,黑色的基質層上已冒出一朵朵小白蘑菇,工人們正在抓緊采摘蘑菇。
“這是工廠第一批上市的新鮮雙孢菇,3月底才上料生產的,只花了一個月時間就實現了采收,這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許偉翔和另一個合伙人都曾在桐鄉一家上市公司跑銷售,走南闖北的經歷,讓兩人萌生了闖蕩“農海”的想法。
20多人干兩天的活如今一個小時就完成
之前,許偉翔在湖州德清以傳統方式種了30多畝雙孢菇,除了受季節性限制,銷售根本不用愁。“我們做過市場調查,全國每天的雙孢菇消耗量很大,但在種植模式上還相對滯后。”許偉翔介紹,雙孢菇喜歡冷涼氣候和黑暗環境,從菌絲生長到子實體形成、發育,對溫濕度、空氣、PH環境和營養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氣溫超過25℃,菌絲就會燒掉。而傳統的雙孢菇種植模式,由于設施簡陋,防御災害氣候能力較差,生產季節性強,再加上勞動強度大、勞力成本較高、資源利用率較低等弱點,雙孢菇產量、質量效益很不穩定。
去年,許偉翔和同伴決定要用最先進的設備生產雙孢菇。“現在已投入4000多萬元,雖然前期投入成本高,但綜合后期生產,回報率還是較高的。”許偉翔說,這些設備中,價格最高的當屬布局在一個個菇房外的小鐵箱——應用智能化管理系統。
“這也是整個生產的核心技術,一臺小鐵箱管兩個菇房,每臺價值20多萬元,相當于一輛普通家用轎車。”許偉翔笑說,別看小小一臺設備,全部都是荷蘭進口,實現對菇房生產環境的智能實時感知、數據自動收集、環境自動控制,建立人工模擬生態環境和精準栽培管理模式。像菇房內常年溫度保持在18℃,濕度在90%以上,如果濕度不夠了,系統就會自動啟動加濕噴頭。從而實現鮮菇優質化和一年四季均衡上市。
由于生產過程全部采用自動化,大大減少了人力消耗。以往一個菇房基質上料、覆土需要二三十名工人干上兩天,現在用機器干活只需要一個小時就能完成。
不僅效益可觀還能變廢為寶
最關鍵,這里還實現了農業秸桿等廢棄物的有效資源化利用。“生產蘑菇的基質有稻草、雞糞、菜餅等,都是取自于農村。”許偉翔說,一年下來,可以消耗4000噸雞糞、1萬噸稻草,有效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實現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目的。
現在,桐鄉市聯翔食用菌有限公司的雙孢菇已陸續產出,等以后20個菇房生產全部步入正軌,一天可以產菇10噸,一年還可產6茬,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益。
因其現代化的生產模式,桐鄉市聯翔食用菌有限公司也成為同行和各大科研院所取經、調研的地方。前不久,公司還和省農科院簽訂協議,這里將成為研發食用菌新品的孵化基地。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