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產業精準扶貧的不斷推進,食用菌產業以其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一帶一路”建設和產業精準扶貧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國食用菌協會常務副會長高茂林在大會開幕式上說。
因食用菌品種具有多樣化、生產方式現代化,加之經濟價值高等特點,近十年來,食用菌產業從種植業中異軍突起,受到了市場和資本的追捧,在農業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一些原來食用菌產業滯后的省(區)也快速跟了上來。貴州省原食用菌產業底子薄,起點低,通過政策、資金扶持,招商引資,吸引龍頭企業入駐,食用菌產量快速增長,現全省已有71個縣發展食用菌產業,2016年該省食用菌總產量同比上年增長一倍多。
一些起步較早的地區持續保持增長的勢頭。據廣西食用菌協會會長、廣西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郞寧介紹, 2016年度廣西食用菌總產量129萬噸、產值115億元,總產量、產值連續四年保持超“雙百”,分別比2005年的34萬噸、13億元增長279%和785%,實現了“十二年連續增長”。 食用菌產業已從不起眼的小作物,壯大為總產量僅隨糧、蔗、果、菜之后的廣西種植業第五大產業。
據中國食用菌協會調查統計,2016年我國省(自治區、市)食用菌產量雖然有增有減,但總體呈加快發展趨勢,總產量達3596.66萬噸,產值為2741.78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3.46%和8.96%。
食用菌產業扶貧效果明顯
食用菌產業不僅“短、平、快”且循環、生態。正是因為其具有上述的特點,加之獨特的生產方式,使得食用菌栽培迅速成為各地特別是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首選項目,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亦將食用菌列入優勢特色產業。食用菌產業在脫貧攻堅中取得了明顯效果。
河北省在“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意見”中明確提出,要以建立10個萬畝食用菌大縣和20個千畝以上規模化園區為抓手,突出香菇等特色主導品種,加快建設太行山食用菌產業帶。該省阜平縣把食用菌作為精準扶貧一號富民產業,提出讓小蘑菇變為“脫貧大傘”,食用菌產業已覆蓋該縣13個鄉鎮96個村,現已建成百畝以上園區54個,菇棚4000余棟,輻射帶動農戶8600多戶,其中3200貧困戶實現戶均收入2萬多元。
河南泌陽縣近年來不斷拓寬食用菌產業扶貧的路子,2016年就有1890戶4367人靠食用菌扶貧產業甩掉了貧困帽子。
吉林省通過依托龍頭大企業,設立食用菌扶貧基地,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資源、氣候、環境和人才優勢,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一些地區有相當多的貧困戶當年就實現脫貧。
郞寧介紹,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食用菌生產已在廣西54個貧困縣實現了100%全覆蓋,現已建成食用菌生產示范點152個,覆蓋248個鄉鎮954個村屯,2016年從事食用菌生產貧困戶人均收入約5000元。食用菌產業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錢袋子”。
“十三五”廣西將重點在田林、忻城、龍州等縣發展種植食用菌15萬畝,帶動貧困村250個貧困戶5萬戶脫貧致富。
在各級政府的主導、推進和龍頭企業帶動下,全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火熱,新工廠、新菇棚如雨后春筍盛開,一大批貧困農戶成了菇農,涌現出一大批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