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羊肚菌’,今年增收6萬元,家庭收入越過貧困線,已邁步奔小康。”11月16日,重慶市黔江區水田鄉水田社區村民王艷飛高興地說。
2015年冬,重慶市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走進水田鄉發展菌產業,以羊肚菌種植和羊肚菌新品種研究與開發為主,輔以羊肚菌烘干和銷售。王艷飛抓住發展的機遇,進入該公司從事食用菌種植管理,每月薪水4000元。
2016年冬,該公司壯大產業發展,分別在水田鄉水田村、龍橋村、大塘村和石郎村,連片流轉820畝土地,帶動農戶發展羊肚菌種植。如今,水田鄉已建成鋼架大棚2000余個,企業有效帶動200余戶農戶務工就業,人均務工增收8000元。
談到種植羊肚菌,貧困村民喜上眉梢。水田社區貧困戶王紹校、王紹現等村民進入該公司,每年務工增收5萬元。“企業與農戶親密合作,建成良好的互信互助關系,農戶幫助企業攻堅克難,企業幫助農戶脫貧增收,整個產業園區務工農戶將自己當成了產業主人翁,積極參與到建設管理中來。”王艷飛說。
同時,基地采取按畝返包貧困戶,讓貧困戶零投入、零風險,畝收入保底1000元,超出200斤部分,按8元一斤額外分紅,每畝將有效增加農戶產業收入1500余元。王艷飛說,他也抓住了這個發展機遇,向公司承包10畝羊肚菌的勞務種植,一年收入1.5萬元。該公司還采取帶動鼓勵農戶自行發展,在黔江區食用菌產業扶持下,預計種植戶畝增收1萬元。
黔江區山地氣候明顯,非常適合菌類生長。當地群眾也有撿野菌、栽培菌類的傳統,一些高山地區的菌農甚至還靠此增收。發展食用菌種植,得到區委書記余長明的高度重視。
今年3月27日,余長明在調研羊肚菌產業座談會上,充分肯定羊肚菌產業取得的成效,為大家的干事創業精神點贊。他說,羊肚菌產業雖投資大,但見效快,富農富民,符合當前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方向,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符合貧困戶脫貧增收需要,是一個好產業。大家發揚“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和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短短一年多時間建成700多畝規模,是走對了路、開好了頭。要突出重點,細化舉措,加快把羊肚菌產業打造成黔江區農業新的支柱產業。
9月15日,區政府出臺《關于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通知》,出臺食用菌產業發展相關扶持政策,力爭到2020年,黔江區食用菌實現總產量1.8億斤,總產值10億元。以羊肚菌為重點,實施重點突破、整體推進。以企業為龍頭,協會為紐帶,園區為核心,實現園區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生產發展思路。
水田鄉的羊肚菌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實現了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目的,是黔江區食用菌產業發展項目的一個縮影,也是認真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扎實推進十九大精神在黔江大地上落地生根的現實寫照。如今,黔江區從事食用菌生產的經營主體主要有5大公司及合作社,另外,在水田、鄰鄂等鄉鎮和城周附近還有部分業主和大戶在從事食用菌生產。
食用菌逐漸成為黔江區的一大特色蔬菜產業。目前,黔江區主要發展的食用菌品種有香菇、平菇、大頭蓋菇、袖珍菇、榆黃菇、羊肚菌,發展規模約在1000萬棒。其中,平菇、香菇等大宗平價菇占據大頭,發展規模分別達到300至400萬棒,具有高附加值的羊肚菌在相關合作社的帶領下,發展規模逐漸擴大,制種技術得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