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清原滿族自治縣清原鎮民和食用菌合作社改變以往由社員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生產模式,把大棚租借給沒有能力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的農民進行生產,合作社提供菌柱、技術指導,還負責市場銷售,這種新的經營模式不僅最大限度降低了農民投入成本和市場風險,調動村民發展香菇產業的積極性,也為合作社下一步研究產品精深加工、增加利潤空間、拓寬市場銷售渠道節省了大量時間。
11月12日,清原滿族自治縣清原鎮民和食用菌合作社新建的香菇生產基地里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這片新基地共有3.3公頃,計劃投資500萬元新建50座大棚、1個保鮮庫和15口水井用于香菇種植生產。現在8棟發菌棚已經建完,今年底就能投入使用。”民和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長王魁介紹,現在合作社的老生產基地在清原鎮四道河村,已有60多棟食用菌生產大棚。
據了解,四道河村村民徐斌與家人在合作社承包了6棟大棚。徐斌說:“一個棚能掙兩萬多塊錢,半年時間還不累,效益挺好,比出去打工掙得多。”在四道河村,像徐斌一樣承包大棚發展香菇種植的農戶共有16戶,都從中嘗到了發展高效農業的甜頭。
為帶動更多農民致富增收,今年合作社在清原鎮中寨村又新建了一個香菇生產基地。合作社的兩個基地也被清原鎮黨委、政府確定為精準扶貧基地,四道河和中寨兩個村的7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資金入股或到基地打工獲得穩定的收入。民和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長王魁認為,只要選好產業、找對路子,就一定能引領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時也為貧困戶增收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