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牡丹江畔的國際會展舉辦的第三屆全國黑木耳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已收官,但展會的人氣卻未曾減少。記者近期采訪了一些參加展會的參展商,讓他們談談本次展會的所見所聞。
8月8日上午,剛剛參加完黑木耳生產加工技術研討會,展商姜立新便急匆匆地趕回展位。陣陣秋風稍有涼意,但他的心里卻是暖暖的,在大會配套活動上,了解到最新的食用菌產業布局,接下來企業找銷路,心里就有了譜。
姜立新是來自遼寧省的一個塑料制品企業負責人,已經連續參加了兩屆全國黑木耳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展會不僅是產銷雙方接洽的平臺,還能收集一些權威的產業信息。”姜立新說,對于他們這種菌需物資企業,十分關注各個階段食用菌生產技術的革新。讓產業發展方向,指導企業優化自身產品結構,適應市場需求;根據全國食用菌生產規模、產地布局等數據變化,讓產品推廣能夠有的放矢,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
“牡丹江是全國食用菌的主產區,產業基礎好,在生產、加工、銷售環節上,產業鏈健全,菌需物資、裝備制造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來自深圳的一家外資企業,主要從事食用菌工廠化設計,展會第一天就和臨近的一家山東省電器制造企業“搭上了話”,雙方有意向通過配套實現共贏。“我們第一次參加這個展會,從參展情況看,對我們新技術的推介反響很好,希望借助這個平臺更好的推廣工廠化技術應用,并與其他裝備制造和菌種研發企業合作,實現多方共贏。”該企業相關負責人高興地說。
“大的設備搬不走,小的樣品還是要帶回去仔細琢磨琢磨。”這句話幾乎成為展會參觀者們的普遍心聲。臨近中午時分,不少展商瞬間成了“光桿司令”,自家的展區內除了展板和桌椅外,帶來的樣品被“搶購”一空。其實用搶購一詞并不合適,因為大部分展商的樣品是免費提供給參觀人員的,尤其是菌需物資類參展企業。他們的想法是:不留展品。有的企業甚至連一級菌種也被當做樣品,送給了前來咨詢的菌農,這樣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推廣產品,還能讓食用菌生產和加工者進行一下實際操作。通過對比同類產品,讓消費者自己比較,哪種產品更好、更實用。
此次大會期間,與他們同類型的菌種研發企業可著實不少,而且不少企業都來自外地,“都說同行是冤家,但在研發行業里,只有互相借鑒、學習,才能倒逼企業不斷加大研發力度,適應新的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消費需求,在同行業內脫穎而出。”來自山東的一家菌種研發企業負責人談到,能夠拿到更多訂單是企業參展的目標,但同行業間的學習和上下游產業之間的交流,也是他們參展的目的之一。
下午2時左右,會場的展商開始有序撤展,在室外展位,一家食用菌裝備制造企業的負責人停下手里的活,與旁邊展位的同行聊了起來,互相攀比自己拿了多少訂單、拿的訂單有多大。“能夠與眾多客商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對我們企業來說,無疑是最佳的學習和提高的機會。”兩家企業負責人都表示,企業間不怕競爭,只有在同一平臺競爭,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產品科技含量,共同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