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季節,行走在新疆烏什縣鄉村,貧困戶庭院里的樹蔭下、示范點的楊樹下,一排排整齊排列的20厘米高的白色黑木耳菌棒,遠望好似一隊隊敦厚可愛的小哨兵,格外引人注目。
浙江科技廳援疆干部葉祥發說,在阿克蘇地區30多個深度貧困村500多個貧困戶家里,就有80多萬個這樣的菌棒。貧困戶已采獲新鮮黑木耳4萬多公斤,僅鮮銷就給農戶帶來50多萬元的收入。
黑木耳變身為農民快速增收的“金耳朵”,得益于去年一個浙江科技援疆項目——“邊疆干旱地區果園套種黑木耳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項目的實施。去年8月,浙江省委書記車俊視察了項目示范基地,做了“因地制宜,科技幫扶脫貧致富大有可為,希望大力支持,真正取得成效,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走出一條依靠科技產業脫貧的路子”的重要批示。
在阿克蘇地區,由于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和項目帶動,農民砍下的大量枝條除了被用作生活燃料外,大多被就地丟棄或隨意焚燒。浙江科技廳援疆干部葉祥發葉祥發發現這一現象后,就開始思考利用好這些廢棄資源開發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助推農民精準脫貧。葉祥發說,在營養豐富的果樹枝條上培育黑木耳是首選。于是他通過考察、研究、試種。終于在5月底,菌棒成功長出了一茬新鮮黑木耳。
小試成功,葉祥發提出項目設想,向科技廳領導作了匯報。時任浙江省科技廳廳長、現任省政協副主席周國輝要求“做成標志性、龍頭性的科技援疆品牌項目”。于是,浙江首個跨區域幫助兄弟省區解決重大技術難題而立項的省級重大科技研發項目應運而生。
據了解,這個項目是專門為貧困人口量身定制的科技創新助力精準脫貧項目,前期的生產菌棒及養菌等工作都由技術團隊來做,等菌棒菌絲完全發育好了沒有風險以后,再把菌棒交到貧困戶手里,貧困戶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菌棒按技術要求放在自家果園里,給它們澆水遮蔭,等黑木耳長成熟后采收賣掉賺錢。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讓貧困戶在最短時間內掌握高科技,以最快速度獲得好收益。探索高位研發、低位應用的科技創新助推精準脫貧模式。
在高位研發上,項目組建了政產學研用融為一體的技術攻關團隊,外引匯集多方優勢的浙江省食用菌創新團隊力量,內聯本地農技推廣人員,組織農業系統的站所資源,集小試、中試和應用示范于一體,開展技術攻關的推進速度之快業內少見。目前阿克蘇地區4 條產業化應用示范生產線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投產后日產菌棒12萬個以上,為明年在全地區5000個深度貧困家庭推廣示范做好準備。
在低位應用上,貧困戶家里都配備了自動噴淋系統,農戶只要一按按鈕,就能給菌棒適時自動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