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走進了鎮遠羊場鎮金盆村培養基地,看到這里的猴頭菇開始冒尖,長勢喜人。一排排的“猴頭菇”菌棒著實壯觀。該基地共有24萬棒,一棒可以結出兩斤左右,連續兩個月的采摘期,按照市場估價3元一斤,今年的經濟效益可達150萬元。這些小小“猴頭菇”為金盆村老百姓帶來生活新希望。
談起種植“猴頭菇”,該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饒永軍告訴筆者,羊場鎮平均海拔920米,最高點1400米,是鎮遠縣地勢最高的鄉鎮。年均降水量1278毫米,年均氣溫14.6攝氏度。由于高寒多霧,特別適合“猴頭菇”的生長,因此經過多方思量,鎮黨委政府決定種植“猴頭菇”。
但是,種植“猴頭菇”需要純熟的技術,還要擔風險,沒有村民敢投錢嘗試。如何才能讓好產業安心“落戶”,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呢?鄉黨委經過深入了解和考察后,決定對外招商。
該黨委、政府從福建引進了專業培植“猴頭菇”的技術公司。今年4月,投入近260萬元建起了12個大棚的金盆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了,一套完備的“猴頭菇”生產和管理模式: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帶動了村里60戶256人,每戶除了年底可以分紅1400元以外,還可以在合作社打工。
“我們常年與江中制藥廠,廣州市場保持聯絡,前半個月把樣品寄過去,商家欣喜若狂,馬上就與我們簽訂了合同,現在只等著成熟后打包運輸了。”戴承應是由福建請來的技術員,正午時分,他又在忙著察看“猴頭菇”的長勢情況。據他介紹,福建種植菌類,已經有了多年的歷史,純熟的技術和完善的產業鏈條就是最大的保障,對于技術和銷售這塊根本不用過多的擔心。
脫貧致富有決心,齊奔小康更歡心。目前,金盆村大多數老百姓在基地學到了種植“猴頭菇”本領,有了嫻熟的技術,可觀穩定的收入,鎮黨委政府強大的后盾,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今年底金盆村還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要帶動周邊更多的農戶參與進來,到時經濟收入預計能達到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