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彭水縣梅子埡鎮甘泉村的公路旁,記者看到一排排白色菌棒整齊排列在平整的稻田地里,上面密密麻麻長滿了鮮嫩的木耳。數名工人正在采摘木耳,一派豐收景象。
近年來,彭水縣農技推廣中心從實際出發,依托自然資源,大力推廣食用菌栽培,將食用菌作為促進農民增收、助推精準脫貧、菜籃子工程的支柱產業。截至目前,今年全縣共栽培食用菌2000萬袋,主要有茯苓、秀珍菇、木耳、香菇等。
今年4月,甘泉村成立彭水豐培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發展稻田木耳,由村支部帶動發展,農戶參與種植、管理、分紅,共帶動貧困戶13戶56人、一般農戶10戶48人。
據悉,梅子埡鎮大力實施“抓黨建,促脫貧”發展理念,增加農業產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甘泉村是在去年試種成功的基礎上,進一步流轉土地大力發展稻田木耳。去年,甘泉村支部到巖東鄉實地考察稻田木耳種植,發展稻苗木耳12畝,實現產值46萬余元,今年擴大規模到70余畝。
甘泉村的稻田木耳基地選擇水源及排灌條件較好的稻田,種植一季中稻,利用中稻收獲后的空閑稻田上排場栽培黑木耳等食用菌。從8月起,縣農技推廣中心工作人員就開始指導農戶排水、挖溝、擺放菌棒,并隨時跟蹤指導農戶進行科學管理。黑木耳采收后,恰好接上水稻種植茬口,不耽擱正常的水稻種植。
同時,將出完黑木耳的菌棒作為肥料還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通透性,降低病蟲害,減少水稻生產中農藥、化肥的使用量,促進水稻根系生長,實現稻穗增產。一田兩豐收,不僅能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還能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三效合一。
近年來,彭水堅持“以加工帶動基地、以基地聯農戶”的模式,有序推進示范引領、集約化發展。按“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的發展模式建設食用菌基地。全縣有食用菌規模化生產企業6家,即:天源農業發展公司、旺泰農業發展公司、美如農業發展公司、七曜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地標羊肚菌專業合作社、仙靈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通過規模化生產企業的帶動,逐步形成了工業園區、巖東岍山村和下壩村、龍塘黃金村、靛水長巖村、新田坨園村和馬峰社區、龍射鎮勝利村和鐘山村等食用菌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