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銀耳面膜”引發的農業供給側優化升級...
近日,記者到四川通江縣采訪了農民老陳,他在朋友圈里曬出一張化妝品生產許可證,本以為隨口說說的“銀耳面膜”,沒想到真的上市了。農產品變身護膚品,有著實實在在的技術含量。更值得高興的是,
銀耳 “身價”因此翻了幾番,帶動當地
銀耳產業 進入從種植到深加工的良性循環,解開了附加值不高、種植效益低的困局,為農民朋友們打開了增收大門。
據悉,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專門辟出“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一節,要求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支持主產區依托縣域形成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盡可能把產業鏈留在縣域,改變農村賣
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一邊是消費者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一邊是農戶大量低端農產品滯銷,如果不改變這一結構性矛盾,不僅餐桌上的美好生活得不到充足保障,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也會失去支撐。
如今,像銀耳面膜這樣的新產品,就是農產品的二次“生命”。把特色做成優勢,讓農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農業供給側優化升級還有許多大有可為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