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通江銀耳(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四川通江銀耳三產融合產業格局全面形成,高端精品品牌價值持續彰顯,通江段木銀耳栽植用種量突破150萬袋,木屑工廠化栽植用種量突破800萬袋,銀耳主產區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實現綜合產值50億元。
《方案》指出,堅定“段木銀耳強品牌、木屑銀耳深加工”發展定位,錨定“食品飲品、藥品保健品、美容化妝品”主攻方向,突出基地建設、主體培育、科技支撐、品牌建設、招商引資、市場營銷六大重點,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引領,全力構建“一帶兩區三園百基地”現代特色產業格局。
在基地建設上,建設小通江河流域段木銀耳栽培發展帶,集中打造通江銀耳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核心示范帶,輻射引領東部片區段木銀耳栽培。以陳河、涪陽、新場環線為重點,全力打造段木銀耳原生態生產核心區。加強松溪—洪口—龍鳳場—至誠—唱歌、兩河口—長坪—鐵溪—泥溪等低產低效耳林修復改造,全面培育通江銀耳產業耳林資源優勢保育區。集中建設高明銀耳科創文化體驗及精深加工園、壁州創谷電商產業園、春在木屑銀耳標準化種植及精深加工園,完善園區智慧裝備、物聯網等設施設備,推進集約化、數字化、智能化生產。到2027年,建成100個通江銀耳(食用菌)適度規模化生產示范基地,爭創通江銀耳(食用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在市場主體培育上,堅持“國企引領、龍頭帶動、社會參與”,重點培育特色鮮明、市場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企業10家以上。加強新型經營主體精深加工產品研發,升級打造通江銀耳酒、銀耳面膜、精華水、銀耳羹等通江銀耳特色產品。到2027年,力爭培育壯大通江銀耳全產業鏈新型經營主體300家以上,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省級示范專合社5個、省級示范家庭農場5家。
在科技支撐上,將加強科技攻關、選育推廣優質菌種和加快成果轉化,牢牢把住菌種“芯片”,守護通江銀耳精品品質,引領通江銀耳全產業鏈集群化、品牌化發展。
在品牌建設上,將積極推進品牌建設,通過提升品牌形象、建立質量追溯體系、完善產品質量標準、加強品牌保護等舉措,系統謀劃提升通江銀耳IP形象,實現道地通江銀耳從育種、種植、加工到銷售“一碼追溯”,建立健全通江銀耳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和維護通江銀耳商標專用權等。
在招商引資方面,細分產業賽道,聚焦銀耳育種和食用菌種植、精深加工三個重點環節,突出通江銀耳新菌株、通江銀耳(食用菌)、食品飲品、藥品保健品、美容化妝品5個標志性產品,開發休閑食品、飲品等特色高品質產品;招引頭部企業,緊扣三大主攻方向、九條細分賽道,精準對接,引進實力企業深度介入通江銀耳全產業鏈開發;深化幫扶協作,搶抓東西部協作、省內結對幫扶和托底性幫扶機遇,深化與幫扶單位、企業和商會協作,建立健全信息互通、項目互推、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工作機制等。
在市場營銷上,強化產銷對接、打造消費新場景和拓展“線上+線下”銷售,不斷提升通江銀耳市場競爭力。(來源:掌上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