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9日,由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中國食用菌商務網主辦,中國鄉鎮企業協會、全國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聯盟、中國林學會林下經濟分會、河南省食用菌協會等單位參與支持的“2019中國(三門峽)國際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暨羊肚菌林下經濟發展研討會”在河南省三門峽文博城國際會展中心成功召開。來自全國近300家企業攜2000多項創新成果到會展示展銷,同時,舉辦了多場專題報告會,四川省林業科學院副研究員譚方河作了《羊肚菌外營養袋栽培技術及其主要特點》的精彩演講。
會上,譚方河研究員介紹,羊肚菌商業化栽培技術原本是個世紀難題。現在全世界有兩套商業化栽培技術: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羊肚菌周年化栽培技術。,以及21世紀初在中國形成的羊肚菌大田商業化栽培技術----羊肚菌外營養袋栽培技術。羊肚菌外營養袋栽培技術在生產實踐中體現了強大的生命力,栽培面積及產量連年翻番,預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羊肚菌人工栽培的主流技術。
譚方河研究員提到,早期羊肚菌人工栽培遇到的重大困難有三個方面:1.種類:不是所有種類都好馴化(菌根類型、兼性寄生類型馴化難度極大),部分腐生羊肚菌也不好栽培。2. 生活史:早期對羊肚菌生活史的方方面面認識嚴重,早期的羊肚菌栽培探索,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栽培不成功。3. 營養:常規擔子菌栽培的營養保障方式對羊肚菌效果不大,栽培產量很難突破。
譚方河研究員認為,設施化季節性或錯季節栽培必定是未來幾年發展的熱點。近幾年的大田栽培實踐已經使栽培者對羊肚菌生活史、溫濕度氧氣對出菇的影響、不同類型土壤與出菇的關系等等諸多外因有了深 入認識,栽培不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要規避災害性天氣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同時,確保種源的可靠性是一個容易被不少 新入行的羊肚菌栽培者所忽視的問題,羊肚菌種源在大田人工種植中處于十分關鍵而基礎的地位,必須用可靠種源才能奠定成功的基礎。
對于未來羊肚菌產業發展,譚方河研究員表示未來幾年重量級羊肚菌深加工企業將會應運而生,精細、精準、小型機械化操作將成為羊肚菌產業發展方向,或可能出現智能型羊肚菌現代化工廠生產。
本屆展會以“搭建合作平臺、促進產銷對接、提升創新能力”為主題,會期舉辦了產品展示、新產品新技術推介會、主題論壇、專題研討會、參觀考察等活動內容,本屆大會的召開,必將成為上半年度食用菌行業又一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