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九個高標準鋼結構溫室大棚、兩個菌種培養車間投入使用,取代了我這些因資金不足而遲遲未能升級的老式竹竿結構大棚,它們在被使用了12年后,終于‘光榮退役’了。這里現在出菇的是榆黃菇,那是雞腿菇,那邊還有木耳!”說起食用菌,綠康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始人佟福興侃侃而談。走進由佟福興管理的菇棚,一排排菌棒像一個個等待檢閱的士兵,碼放得整整齊齊。
“感謝服務隊大力支持,讓我更有勁頭和能力帶動群眾致富。”面對鏡頭,膚色黝黑的佟福興激動不已地說道。
“佟福興愛鉆研肯吃苦,甚至能自主研發新品種,發揮好他的‘領頭雁’作用,有能力帶領更多群眾致富。”提起佟福興,山東省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副校長呂曉黎說。據他介紹,2018年9月,山東省鄉村振興服務隊來到利津縣發掘本土人才時,食用菌“土專家”佟福興引起了服務隊專家的關注。隨后,服務隊出資100萬元提升大棚設施,并出租給佟福興,助力他做大食用菌產業。
“我是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北宋鎮佟家村人,1990年初中畢業后,我就用土大棚栽培平菇,由于技術不成熟,早期收益不高,但我也沒有氣餒,接著看書自學,并向當地專家求教。”談起最初探索食用菌種植,佟福興似乎有道不完的話語。據介紹,他靠著滿腔熱愛與鉆勁兒研發出近20種食用菌品種,從栽培轉向賣菌種和菌棒,每年銷售70多萬斤菌種,年入幾十萬很輕松。2018年,在服務隊指導與推薦下,他評上了農民農藝師中級職稱;1年后,僅初中畢業的他又成為山東省首批11名有高級職稱的職業農民之一。
2010年,佟福興成立了綠康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我的小家庭已經小康,現在要發揮技術特長帶動更多群眾栽培食用菌,僅栽培秋冬一季,如果投料10萬斤,收入也能有十來萬元,比打工強多了。咱實實在在地教農戶,他們種菇掙錢了,才會繼續買我的菌種,這也是件雙贏的事兒!目前我積累了2000多個客戶,遍及山東、天津、新疆等地。”佟福興邊在大棚內進行菌菇管護工作邊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