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湖南湘鄉市金石鎮太平村一家菇場內,只見這里忙碌不已,工人們正在忙著裝食用菌基料。
“平菇生長氣溫在35℃以下,放在往年,8月是最佳種植時間,今年氣溫偏高,我在9月才開始準備。”談到心愛之物平菇時,平常內斂含蓄的負責人田能鳳卻興致盎然地說個不停。種菇十年,她對食用菌的種類、生長環境、生長周期等知識早已爛熟于心。
據了解,田能鳳是湘鄉市金石鎮太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十年來,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她不僅自己摘掉了窮帽,還成為鄉鄰的致富帶頭人。
家陷窘境,探索種菇
“我家人身體都不好,全家僅依靠幾畝薄田勉強維生。雖然我是個農村人,但我深知,要擺脫貧窮,必須要對自己狠一點。經四處求職,我來到湘潭一食用菌種植基地務工,自此和食用菌結下了不解之緣。”田能鳳邊裝料邊介紹說。她表示,憑借腳踏實地、勤勞肯干的一股勁兒,她獲得了基地負責人的賞識,在了解到食用菌產業投資小、效益可觀后,她萌生了自己發展菌業的想法。之后,田能鳳花費一年時間學習鉆研香菇、木耳、平菇等食用菌的種植技術,丈夫張衛強也加入學習行列,夫妻二人逐漸對食用菌產業有了發展計劃。
計劃和技術都有了,擺在田能鳳面前的是資金難題。搭棚、引進菌種、日常維護,加起來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向親友東拼西湊,終于湊夠了初期運轉費。很快,田能鳳在自家門前支起了兩個棚,種植香菇、木耳和平菇。
在育菇一段時間后,田能鳳發現香菇和木耳的種植都受到不同程度制約:香菇生產周期長,成本偏高;木耳耐不了高溫,生產量偏低。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后,田能鳳認準平菇的種植價值,決定一心生產平菇。
政策扶持,增加底氣
2014年,田能鳳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國家發放的低保補助為田能鳳分擔了不小的負擔。在她的精心呵護下,自家基地內的平菇長勢良好,成熟的平菇多銷往家附近的超市和學校,薄利多銷讓這位農村婦女看到了希望,擴大生產規模成為她的新目標。
2017年6月,在金融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的大力幫助下,田能鳳收到了農商銀行發放的3年期免擔保免抵押財政全額貼息的5萬元扶貧小額信貸,于是她舉家搬遷到一處更平坦的地方,不斷擴大平菇種植規模,目前已建有3畝基地共10個菌棚。
脫貧致富,不忘鄉鄰
“現在,我已經摸索出鮮、干平菇銷售的路子。新鮮平菇不愁銷路,市場價約7元每公斤。偶爾有少量沒賣出的平菇,我就將它們烘曬成干平菇,可以賣到40元每公斤。一年下來,我家光是種植平菇就能實現8萬元純收入。”田能鳳表示,家庭經濟條件改善了不少,但她看到周邊仍然戴著“窮帽”的鄉親們,仍然不甘心,決定帶領他們一起走上脫貧致富大路。
據田能鳳介紹,平菇的生長需要營養成分蓮子殼、玉米粉和木屑,將這些原料裝袋也是一項較大工程。于是她吸納周邊貧困戶和剩余勞動力到基地里幫忙裝袋、綁袋、接種,這些勞動人員工作8小時可拿到最少70元的報酬。
如今,田能鳳年過半百,但銳氣不減當年。面對記者鏡頭,她信心滿滿地描繪這兩年的發展計劃:擴大品種、擴大規模,把基地建設得更好,讓身邊更多人掛上致富“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