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在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西小王鎮西黃一村棉田里,正進行赤松茸播種。大型機械在早已深埋好的棉花秸稈條溝內播種菌苗,隨后,進行覆土、澆水。
工人們則忙著在為播好的菌種蓋上草苫子,在采收完棉花的棉田里種食用菌,實現棉花、食用菌輪作,這是無棣縣農業農村部門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改善土壤條件并提高土地利用率而開展的一項新實驗。
無棣縣棉花、食用菌輪作模式試驗由西小王鎮景國農機專業合作社承擔,試驗田面積近10畝。試驗田內棉花收獲后,把棉秸桿粉碎劃溝深埋還田,將食用菌菌種放入溝內的秸稈中,上面再覆土,到第二年4月底-5月初收獲,收獲后,接著播種棉花。
深埋處理棉花秸稈比常規性秸稈還田種植模式更有利于棉花秸稈腐解,提高了秸稈利用率,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和速效氮磷鉀含量,并能改善土壤團粒結構,降低土壤pH和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實現土地用養結合,不僅實現了農田生態系統內部養分良性循環,而且也能有效解決當前農田由于單施化肥帶來的多種問題。
據悉,棉花、食用菌輪作模式合理利用農民的農閑季節,填補了棉田空白期,試驗成功,必將對優化種植業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種植效益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