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滬滇協作過程中,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積極探索發展羊肚菌產業,采取多種發展模式,注重輸血與造血并重,實現搬遷群眾就近、就便務工,讓搬遷群眾切實從產業發展中受益,小小羊肚菌,種出濃濃幫扶情。
近兩天,在云龍縣漕澗鎮仁德村祝豐功的羊肚菌種植大棚里,工人周正興在仁德村羊肚菌種植基地負責人左超的指導下,正忙著采收羊肚菌。
仁德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搬遷安置民建、漕澗兩個鄉鎮的115戶、457人。為實現搬遷群眾
“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仁德村在浦東新區對口支援云龍縣項目資金的幫助下,于2020年在安置點附近發展50畝羊肚菌種植基地,采取
“黨支部+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困難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最大限度實現搬遷群眾就近就便務工,讓搬遷群眾都能從產業發展中受益。
仁德村羊肚菌種植基地從去年五月份搭建施工開始,到目前采收結束,共支付安置點原建檔立卡戶、搬遷戶務工費用超過43萬元。
在云龍縣諾鄧鎮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福堂社區,以
“滬滇協作+產業幫扶+村集體經濟”方式發展的30畝羊肚菌也大獲豐收,第一批產量高達4噸。該項目的實施有效促進了安置點群眾就業務工、學習產業發展技能,破解搬遷群眾產業發展和就業難題,讓搬遷群眾盡快融入新環境、開啟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