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擦亮“中國食用菌之鄉”金字招牌 助推鄉村振興
金秋時節,五谷豐登。近日,甘肅省武威市被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授予“中國食用菌之鄉”稱號。“中國食用菌之鄉”這一金字招牌落戶武威意義重大,將為武威市食用菌種植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助推鄉村振興,帶動群眾致富。
打造特色產業帶
近年來,武威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高原冷涼”、“綠洲水土”、“沙漠光熱”優勢,持續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產業帶”,大力培育發展牛羊豬禽果菜菌草“8+N”現代農業優勢主導產業。特別是武威市委、市政府把食用菌產業作為富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高位推動,引進建成了眾興菌業、天禾生物、臣祥菌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培育了金針菇、香菇、羊肚菌等10余個優質品種,產業規模由2017年的不足萬噸,發展到今年的9萬噸以上。
發展優勢突出
菌種資源豐富,生產原料充足。武威市橫跨祁連山,分布著大量自然林、人工林和草原,擁有千種野生菌資源。目前已查明的草地蘑菇、馬博等食用、藥用真菌有52種。同時,武威市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玉米、小麥等谷物種植面積180萬畝,年產秸稈300萬噸。飼料、面粉加工可產生近20萬噸的玉米芯、麩皮等副產品,可有效滿足食用菌基質原料本地化,降低食用菌生產成本。
光熱水土資源得天獨厚。武威市海拔1200-4878米,每年無霜期150-165天,光熱資源充足,年總日照時數2800-3300小時,晝夜溫差大。天然隔離條件好,水、土壤、大氣污染少。特別是大部分區域氣候冷涼,全市年均氣溫7.9℃,能夠實現食用菌“錯峰頭”生產供應,可有效填補全國其他區域季節性生產斷檔,食用菌產品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設施農業發展水平較高。2010年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以來,武威市立足實際,提出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日光溫室達到20萬多畝,發展規模、效益和產量均居全省首位。日光溫室的快速發展,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質現代化栽培基地,為食用菌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和園區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措并舉促發展
武威市制定出臺《關于聚焦脫貧攻堅加快發展沿山地區現代食用菌產業的實施意見》,發布了扶持現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黃金十條政策,市縣區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元,對食用菌產業在招商引資、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合作社發展、帶貧益貧等方面進行獎補。
同時,武威市堅持招大引強,集中力量赴福州、云南等食用菌產業發達區域,開展食用菌產業招商引資工作,先后引進食用菌產業龍頭企業8家,建成了涼州區眾興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循環經濟產業園、天祝南陽山移民區食用菌產業化循環經濟示范園等重點項目園區。全市食用菌工廠化產量占食用菌總產量的70%,重點生產環節實現自動檢測、智能控制。
堅持品牌化發展。目前,主要生產菇品有金針菇、香菇、海鮮菇、杏鮑菇、羊肚菌、滑子菇等10余種優質菌種,銷往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大中型蔬菜市場,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5%以上,全省市場占有率達到30%以上。武威市積極探索完善食用菌產業脫貧富民模式,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模式,將農民群眾吸附到產業鏈上,通過發展產業和務工增加收入。始終把科技支撐保障放在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優先位置,建立“8+N”主導產業、“行政督導+專家服務團隊”工作推進機制,一對一開展包抓督導和技術服務,對食用菌產業及企業開展持續跟蹤服務,幫助解決生產技術、品牌建設和市場銷售等難題。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武威市將以此次授牌為新起點,持續推進食用菌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讓“中國食用菌之鄉”這一金字招牌名副其實、綻放異彩。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