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3月開始,美國國內發生了多起因金針菇引發的李斯特菌食品安全問題,2022年2月11日,由金針菇引發的李斯特菌在美國又卷土重來。當天,加利福尼亞州弗農的 Concord Farms召回其在韓國種植的5.25盎司(150克)金針菇,批號#045633,因為它有可能被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這種細菌會導致危及生命的疾病。
Lot#045633通過農產品經銷商從加利福尼亞分發到零售店,而加州公共衛生部(CDPH) 采樣發現這種細菌的痕跡。產品采用亮藍色透明塑料包裝,帶有“新鮮金針菇”字樣。金針菇是白色的,有細小的帽子。產品重量為5.25盎司(150克)。UPC條形碼編號為001958939091,沒有其它代碼。
盡管健康的人可能僅遭受短期癥狀,例如,高燒、劇烈頭痛、僵硬、惡心、腹痛和腹瀉,但李斯特菌感染可導致孕婦流產和死產。
隨后,加利福尼亞州弗農的Jan Fruits Inc.也召回其所有200克/7.05盎司包裝的金針菇(臺灣產品)包裝箱,其原因是因為它可能被李斯特菌污染。
加州公共衛生部(CDPH)收集和分析零售樣本后發現7.05盎司金針菇包內存在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
近年,美國相繼爆出的金針菇感染李斯特菌的新聞,讓國內不少消費者產生了恐慌,我們不禁要問:金針菇到底怎么呢?我們還能正常吃金針菇嗎?
李斯特菌到底是什么菌,為什么毒性如此之強?
導致李斯特菌癥的病原體叫做李斯特菌,學名是Listeria monocytogenes,又叫做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種兼性厭氧細菌,意思是說它在有氧或無氧環境中均能生長繁殖的微生物。
它主要是依靠食物為傳播媒介,感染者死亡率可以到20-30%,它的致死率甚至要超過沙門氏菌和肉毒桿菌。
美國每年被李斯特菌感染的患者達到2500例左右,其中大概有500人會死亡。在美國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李斯特菌的疫情。
李斯特菌其實是一種土壤的腐生細菌,分別特別廣,主要存在于土壤、各類水域、野生動物、家禽、蔬菜、植物上。
在30℃以下的環境當中,是具有能動性的,溫度達到42℃以上時就會喪失活性。它還有可能會污染到食物,比如鮮牛奶,肉類熟食等。一些過期的食物也可能會有李斯特菌的滋生和繁殖。因此,不要食用過期、變質的食物。
金針菇還能吃嗎?
實際上,李斯特菌在金針菇上是外源性的,而不是金針菇本身自有的,所以只存在于金針菇表面,而且李斯特菌怕高溫。這個高溫指的是60度以上就會消亡,也就是說,金針菇在中國烹飪方法之下,無論是火鍋還是炒菜或煲湯,都會被輕松的全部殺滅。
廣東省食用菌行業協會會長楊小兵研究員指出:目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其安全性比野生菌高得多,尤其是正規的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產品更是有保障的,廣大市民可以放心食用。
防控李斯特菌關鍵是控制源頭,對于食用菌生產企業來說,這一環節控制好就可以消除安全隱患。楊小兵建議食用菌栽培企業做好以下幾點防控工作:
1.建立全生產流程的嚴格消毒制度,做到全方位無死角的消毒;
2.根據生產流程特點,確定關鍵生產控制點,制定定期進行單增李斯特菌污染檢測/監測制度,同時開展單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溯源分析;
3.開展單增李斯特菌分離株/生物膜耐受消毒劑的研究,實施有針對性的高效消毒方案。
最后,楊小兵指出,廣大市民大可不必恐慌,因為中國人對食用菌產品習慣煮熟后食用,極少直接生吃,這也大大減少了被食源性致病菌感染的機率。
注意,由廣東微生物研究所吳清平院士團隊開發了李斯特菌快速檢測方法,能夠超靈敏地檢測天然金針菇樣品中的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了。
加強防范李斯特菌污染食用菌產品
1.強化食用菌生產安全意識,確保食用菌產品生產規范。行業企業應嚴格按照生產操作規范和衛生操作規范生產相關食用菌產品,確保各環節環境衛生,尤其是對潮濕的區域做好環境衛生和消毒措施,杜絕生產環境有害微生物滋生感染。
2.加強儲運安全管理,確保食用菌產品安全。產品積壓、冷藏不當、長途運輸是造成是造成李斯特菌感染的主要原因。行業企業做好產品行情預判,調整食用菌相關產品生產,避免產品積壓,同時做好貯藏和運輸過程中的環境衛生和過程控制,確保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
3.建立產品可追溯制度,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控。行業企業要加強食品安全監控,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和分析檢測標準,落實產品質量主體責任,建立“一品一碼”可追溯制度,規范產品安全標識,增加食用方法、風險警示等內容。同時建議規模化鮮菇生產企業建立一套完善李斯特菌檢測體系,自行分批次檢測;若遇突發情況應及時送往各地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復檢,并向當地疾控中心報備。
4.制定安全事故處理預案,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圍繞風險隱患、責任主體和處置方法等內容,針對可能出現的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故,制定應急處置預案,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能科學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