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柞水縣立足縣情實際,把木耳產業確定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和鄉村振興首位產業,按照“黨委統攬、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工作思路,將黨建工作與木耳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小木耳”產業化、集群化發展,帶動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探索出了一條以組織振興引領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發揮黨委統領作用
把準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方向
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縣委圍繞木耳產業發展,定方向、作決策、出政策,帶動各類資源、各方力量、各項政策向木耳產業聚焦聚集,形成了全縣上下一條心干、一盤棋謀、一股勁抓的局面。
科學論證,確定發展木耳主導產業的工作思路。針對柞水人祖祖輩輩栽植木耳,但傳統種植小而弱、散而雜的現狀,縣委經過深入調研、多方論證,結合立地條件、資源稟賦、經濟效益和群眾意愿,作出將木耳產業作為“一縣一業”主導產業的決策部署,讓木耳種植的規模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制定了1萬畝土地、1億袋規模、5千噸產量、3億元產值的木耳產業“1153”計劃,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的木耳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建木耳產業工作專班,以及獨立編制和預算的縣木耳產業中心,從行政、業務、技術三個層面共同發力,傾心全力做強“小木耳”,群策群力發展“大產業”。特別是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之后,縣委以堅定強烈的政治擔當和感恩奮進的政治情感,把做大做強木耳產業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出臺了推動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全力以赴做強基礎、做大規模、做優質量、做長鏈條、做精品牌,推動木耳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系統部署,架設做強木耳產業的實現路徑。縣委對標省市相關規劃,將木耳產業發展納入全縣“十四五”規劃和鄉村振興規劃。聘請專業團隊,圍繞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附加值、提高財稅貢獻占比、擴大帶動能力等方面,完善柞水木耳產業總體規劃,修編木耳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繪制了木耳產業發展藍圖。在發展路徑上,縣委從產業布局、品牌打造、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著手,提出了打造區域公共母品牌和企業使用子品牌“母子”品牌,健全生產技術和木耳產品質量“兩個標準”,完善木耳質量檢測、追溯、誠信“三個體系”,實現木耳產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在實施步驟上,縣委統籌生產端、銷售端、加工端、研發端等全產業鏈發展,提出了大力實施原種培育、規模擴張、質量提升、新品研發、市場營銷、延鏈補鏈“六大行動”,明確了木耳產業發展的施工路線圖。
政策支撐,保證農戶依托木耳產業受益的主體地位。縣委堅持把增強產業帶富能力作為木耳產業發展的最終目的,立足共同富裕目標,強化政策集成使用,制定出臺了木耳產業扶持辦法、考核獎懲辦法、資金管理辦法、保護價收購辦法以及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產業扶持政策34項,鼓勵全體群眾發展木耳產業。特別是針對部分困難群眾缺乏產業啟動資金的難題,創新推行“借袋還耳”“借棚還耳”措施,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與企業簽訂借袋合同,農戶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借袋協議,每季木耳采摘結束后,農戶將成品木耳上交村集體統一銷售,村集體經濟組織將銷售資金扣除借袋成本后返還困難群眾,群眾無須資金就能參與木耳產業,真正將群眾牢牢鑲嵌進木耳產業鏈,實現穩定增收、逐步致富。
發揮黨建助力優勢
推動木耳產業做優做精
大力實施“黨建+”行動,織密組織體系,整合黨建資源,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把黨建觸角延伸到木耳產業發展第一線,有效構建起了圍繞產業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產業的工作格局,讓黨旗在木耳全產業鏈上高高飄揚。
推行“書記+”,三級書記齊抓共管。將木耳產業發展作為“書記工程”,夯實縣鎮村三級書記主體責任,通過書記抓、抓書記,實現逐級負責、級級擔責。縣委書記當“產業鏈長”,主要在木耳產業發展思路、實現路徑、政策支持上抓謀劃、抓調研,帶動縣級領導以上率下抓項目謀劃、抓包聯督導、抓示范建設;鎮辦黨委書記當“主攻隊長”,主要在木耳產業園區建設、生產安排、資源統籌上抓調度、抓落實,帶動鎮辦干部進村入戶抓技術指導、抓政策幫扶、抓難題破解;村(社)支部書記當“尖刀排長”,主要在木耳產業標準生產、質量管理、“兩借兩還”上抓實施、抓推進,組織村組干部和農戶田間地頭抓土地流轉、抓栽植管護、抓產品銷售。同時,鼓勵村黨支部書記擔任村集體經濟負責人,開展“第一書記”電商直播等活動,實現了三級書記齊心管、聯動抓、合力推,有力確保了各項工作高質量開展。
推行“支部+”,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將黨支部建在產業園、把黨小組建在產業鏈,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推行“支部+園區+企業+農戶”,成立四家國有企業,建成四條木耳菌包生產線,成立木耳產業園區黨委,引進陜西中博、野森林等非公企業八家,建成李玉院士工作站、科技資源統籌中心等“一站三中心”,培育適生菌種五種,開發木耳益生菌、木耳肽等產品83種,帶動木耳產業集群化發展。推行“支部+‘三變’+集體經濟+農戶”,村支部將村集體、農戶個人閑置林山、土地、房屋等資源量化折股,投入村集體經營;村集體通過集體自辦、能人領辦、入股聯營方式,組建產業聯合體,實現木耳產業規模化發展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全縣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5萬元的村達到52個,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清零。
推行“黨員+”,推動產業接二連三。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行黨員分類管理,明確黨員幫帶職責,通過黨員帶頭、黨員帶領、黨員帶動,引導群眾圍繞木耳產業鏈自我發展,實現了木耳產業強一產、聯二產、融三產。推行“黨員+專業種植戶”,122名黨員致富帶頭人主動領辦木耳基地830畝,直接幫帶5282戶脫貧戶、指導帶動13468戶農戶發展木耳栽植9000萬袋,戶均增收3600元。推行“黨員+先鋒示范崗”,在木耳菌包生產廠、木耳加工廠等設置黨員先鋒示范崗135個,動員3200余名群眾進入企業務工,人均增收2萬余元。推行“黨員+個體工商戶”,鼓勵有技術、有能力的黨員開辦餐飲店、木耳銷售商鋪,開展木耳電商帶貨等,共帶動發展餐飲店800余家、銷售商鋪126家,72名群眾成為電商主播,豐富了木耳產業業態。同時,結合黨員專業技能,推行“黨員+科技特派員”“黨員+技術指導員”等,組建6支人才服務團,常態化開展“農技110”服務、電子商務培訓等幫扶活動。縣委因勢利導,連續三年舉辦木耳文化節會,打造“賞木耳景、吃木耳宴、品木耳情”綜合業態,推動木耳產業從生產、加工到銷售、餐飲、休閑以及其他服務業有機整合,實現了一二三產緊密相連、協同發展。
用好黨建保障功能
推動木耳產業做實做細
按照“黨建引領、組織相加、工作相融”的思路,組建跨行業、跨領域木耳產業黨建聯合體,整合各類資源和手段,形成攥指成拳、集點成面的“資源庫”,樹立強化執行、高效落實的“風向標”,確保木耳產業發展各項工作見到實效。
整合優秀人才,提高組織力。大力開展“學史悟思想強根鑄魂、奮進新時代追趕超越”主題活動,扎實推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深入開展堡壘強基、頭雁培育、先鋒引領、聚力攻堅“四大行動”,結合村(社區)“兩委”換屆,從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中推選村干部和培養村干部后備力量,全縣730名村“兩委”成員中“四類人員”占比達92%,大專及以上學歷較上屆提升27.9%,選聘47名大學生充實基層力量,選優配強各村社區“兩委會”班子,在42個村(社區)黨組織成立木耳產業合作社,基層組織力顯著增強,黨建優勢正在轉化為發展木耳產業的工作優勢。
凝聚所有力量,提高戰斗力。積極與省國資委第九合力團、南京市高淳區、楊凌示范區等對口幫扶單位加強對接協作,爭取科技部項目27個8827萬元,建成了柞水木耳大數據中心,柞水被列入商洛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爭取省國資委第九合力團援建項目4個,建成金米木耳特色館、智能連棟大棚等木耳設施;先后與南京市高淳區雙向選派100名干部人才掛職交流,聯合舉辦蘇陜協作暨人才振興培訓班7期600人次,木耳產業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用好“萬企興萬村”等政策措施,組織64家涉農企業與13個重點村結成產業“發展聯盟”,本地幫扶企業累計落實產業項目幫扶資金2.1億元,為木耳產業發展匯聚了強大合力。
樹立考核導向,提高執行力。將木耳產業發展納入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考核重點內容,年初對年度目標任務指標量化、清單化,每季度組織召開木耳產業發展現場會,強化分析研判,加強調研指導,解決實際問題,年中和年底進行調度通報,強化績效管理,通過考核“指揮棒”作用,推動各鎮村比學趕超。大力開展“提士氣、強擔當、建機制、促發展”作風建設,將發展木耳產業作為檢驗各級干部政治執行力的“試金石”,倒逼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全縣上下大抓木耳產業的動力熱情持續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