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朋武,1965年生,福建省邵武市綠農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長,先后獲得福建省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首屆邵武市十大杰出青年農民、南平市第八批優秀人才、邵武市勞動模范、中國農技協優秀鄉土人才、農村創新創業明星、2021年度福建省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等多項榮譽。
竹蓀作為著名的食用菌之一,鮮嫩可口、營養豐富,自古被列為“草八珍”之一,不僅能夠作為烹飪食材,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市場前景廣闊。邵武市是福建省最大的竹蓀生產基地,在這里有許多為食用菌發展奉獻一生的人,他們通過技術幫扶、幫找銷路和提供物美價廉菌種,引領當地許多村民加入到食用菌種植發展項目中來。鄭朋武就是其中知名“領頭人”。
與食用菌的“不解之緣”
鄭朋武父輩們是第一批將食用菌人工栽培技術從老家古田縣引進邵武市的人。鄭朋武在讀書時就耳濡目染,看著父輩種植食用菌能夠增收,甚至在當時成為“萬元戶”,他覺得這是個有前途的產業。
1985年,鄭朋武高中畢業以后,便開始從事食用菌生產工作。作為古田人的鄭朋武,從小就與食用菌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父輩的傳授下,他也學會并開始種植食用菌。
從原來獨自創業的“小打小鬧”,到后來與同鄉、朋友們共同打拼,慢慢地,鄭朋武變成“科技示范戶”。自己種植成功了,鄭朋武就幫助自己的同鄉和朋友,一起種植食用菌。1998年他和團隊一起到邵武市區開辦了菌種廠,推廣竹蓀的栽培技術。
“我們原來有種很多品種,像香菇、黑木耳、蘑菇、平菇、金針菇等,經過不斷摸索,最終選擇了竹蓀,”關于為何選擇主力種植竹蓀,鄭朋武解釋說,邵武市有許多竹制品加工廠,為竹蓀種植提供很多廉價竹制品原料;而且,邵武森林覆蓋率高,雨水充足,水稻田也多,適合發展竹蓀產業。2003年,在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他率先在大竹鎮種植12畝高產示范的竹蓀,畝產突破100公斤,同比提高60公斤,每畝凈盈利五六千元,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突破和成功。
2007年,鄭朋武注冊福建省邵武市綠農食用菌有限公司,率先探索生態種植、工廠化銀耳生產,一步一個腳印將食用菌事業發展壯大。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新型合作模式,大家逐漸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術,并且憑借種植食用菌過上了好日子。“那時候農戶種竹蓀有效益了,逐年種的就多了,我們竹蓀種植面積從最開始幾十畝到幾百畝、幾千畝,最終達到了目前每年平均都有一萬多畝。”在鄭朋武的帶領下,僅一年,邵武全市的竹蓀種植面積就從30多畝增加到了300多畝。經過迅速擴張,邵武市竹蓀種植農戶達2000戶以上,年增收2億多元,成為全市優勢農業產業和農民增收項目,也是全國竹蓀生產大縣。
“目前,我們擁有國內最先進的竹蓀菌種生產線,每年可供種竹蓀300萬袋,中國最大的竹蓀種植基地——邵武1.5萬畝竹蓀基地所種植的約50%的菌種都來自我們公司”。鄭朋武介紹說。
讓銀耳成為“中國名片”
成功的道路必定布滿荊棘,但鄭朋武從未停下腳步。他憑著“一定要把菇種好”的信心,不斷取得勝利和成功,成為邵武食用菌種植高手。“同行們給我起了個綽號,叫‘菌種大王’,‘大王’不敢當,但也是大家對我的認可,我打心底里還是挺喜歡這個稱謂。”鄭朋武笑著說,正是因為有大家對我的無私幫助與支持,我才能心無旁騖,專心致力于食(藥)用菌栽培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
銀耳是鄭朋武的另一次嘗試,憑著年少時對銀耳的好奇,被邵武的物產所吸引的鄭朋武對研究銀耳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良銀耳的種植技術,問其原因,鄭朋武這樣說:“我父輩那個時候的環境比較好,種的銀耳非常好吃,后面因為栽培工藝和其他一些原因,總感覺找不到原來的味道了,我一直很想做原生態的那種銀耳”。
立志要讓銀耳種植更安全可靠,并做到周年生產。為了精進自己的專業,鄭朋武花費了三年時間,悉心學習請教,琢磨摸索。銀耳生性“嬌貴”,對生長環境要求頗高,鄭朋武有時一天八九個小時都在封閉潮濕的室內,以至于得了關節炎;數千次的試種均以失敗告終,設備也換了四代,經濟損失高達200多萬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2013年底,銀耳種植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研發出了銀耳仿生態周年栽培技術,銀耳工廠生長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該銀耳種植技術為國內首創,獲得了發明專利,公司還承擔了省星火項目,年可生產銀耳540萬朵,產值1890萬元。據悉,該公司僅實用型專利就高達9項,創建的“菇蕾蕾”牌銀耳還于2017年入選廈門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選用產品,成為了“中國名片”。
2020年,鄭朋武引入數字化管理技術,通過農業物聯網對銀耳培養室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度等生產環境進行適時動態的數據管理與監控,極大地提高了銀耳的現代化生產水平。
為發展產業“種下希望”
在種菇事業不斷爬坡的過程中,鄭朋武既兢兢業業,又勇于創新。“由于自己致力于發展食用菌產業,我的努力也得到了黨和政府的認可,獲得了不少榮譽。”鄭朋武說,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也想盡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幫助更多的人。
30多年來,他累計為邵武農戶提供竹蓀菌種近2000萬袋,做到了價格優惠,產量穩定,投訴為零。2017年,公司結對幫扶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用省級龍頭企業優勢,通過“請過來”“走出去”“私人訂制”等方式,幫助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產業。其中,有3戶竹蓀種植貧困戶,在鄭朋武的幫助下每戶年增收可達6萬元。截至2019年,公司已全部完成10戶結對幫扶貧困戶脫貧任務,其中2戶自主發展生產實現致富;2020年,公司又與20多戶貧困家庭簽訂技術幫扶協議。
此外,公司還采取產前、產中、產后
“技術指導+資金幫扶+購種優惠+產品回購”等方法,全方位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通過組織現場指導、科普下鄉、鄉村搭臺等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向農戶示范推廣食(藥)用菌栽培、加工、流通知識,年發放1000余份食(藥)用菌栽培技術資料,年培訓近1000名食用菌種植戶,輻射帶動3000余農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