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200多萬元 河南省寶豐縣大石扒村村民“種下”木耳產業
發布時間:2022-07-1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7月12日,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觀音堂林業生態旅游示范區大石扒村食用菌種植基地,白玉木耳長滿了菌棒,基地負責人朱舒康正組織附近的村民采摘。
朱舒康是魯山縣倉頭鄉人,兩年前他還是生活在大都市的白領一族,在鄭州市一家農業科技公司從事運營管理工作,每月兩萬多元工資。從繁華都市到窮鄉僻壤,這改變是他未曾預料的。
2020年年初,朱舒康代表公司到觀音堂林業生態旅游示范區交流食用菌種植技術,一到這里,懷揣創業夢想的朱舒康就被當地的招商引資政策和山區適宜種植白玉木耳的氣候所吸引。
“一方面政府出資建廠,3000多平方米的鋼構廠房,空間大、房租低。另一方面山區溫差大,水質好、空氣好,適宜白玉木耳的生長。”朱舒康當即決定在這里“扎根”發展。
說干就干!朱舒康帶著所有積蓄來到大石扒村,成立了方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白玉木耳種植基地。
憑著前期積累的學習經驗和整改探索后,朱舒康的白玉木耳種植之路才走上正軌。他采用“棚室吊袋”立體栽培技術,使木耳產量翻倍,優越的氣候環境更使這里生產的木耳形如彎月、色似白玉,達到產量質量雙提升,市場認可度極高。
在經營過程中,他還把種植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當地群眾。當地村民馮杰、慶亞鵬在他這里考察學習后,先后在三間房村和滴水崖村改造閑置大棚,開始從事白玉木耳種植。
如今,該村白玉木耳種植基地達到總投資278萬元,占地面積1萬余平方米,年產量達5.5萬斤,年產值200余萬元,產品遠銷福建、山東和東北等地。村集體經濟有了大發展,群眾致富增收有了新途徑,在朱舒康這個“金鳳凰”的帶領下,“窮山溝”的產業發展開啟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良性循環。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