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網訊(記者王瑞平)鄉村文化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關于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行動,也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
? ? ?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滯后,具體表現為:文化建設意識有待提高,文化建設資金投入不足,文化陣地作用發揮不夠,文化市場體系不健全和文化人才隊伍亟待加強等。因此,需要不斷完善與加強鄉村文化的建設要求:
? ?
?創新管理,擴大投入;加快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
一是確保文化事業經費的預算增長不低于當年同級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
二是采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等政策措施;
三是加強對公共文化服務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和審計;四是推廣村民評議等做法,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機制。
? ?
?整合資源,培育特色;以鄉村文化建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一是立足黑土文化、冰雪文化、邊疆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等文化資源優勢,推進相關題材影視節目和文學藝術創作;
二是積極傳承民間表演藝術和民俗活動,把赫哲族魚皮畫、鄂倫春族剪紙、東北二人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與鄉村文化建設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三是通過舉辦國家新設立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民藝術節等文化活動,形成集產品開發、果園觀光、農家游于一體的農村文化產業。
? ? ?
豐富載體,擴大影響;不斷滿足農民多元文化需求。
一是提高有線電視入戶率,加快數字農家書屋、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等項目建設;
二是通過開展書畫展、文藝匯演和體育比賽等活動,為鄉村文化隊伍提供展示交流平臺;
三是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
? ? ?農耕文化是我國從未間斷的一種文化。作為農業大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母體和基礎。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底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在加強保護的基礎上,挖掘農業文化遺產的多種功能、多元價值,讓農業文化遺產煥發新活力,就能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這就需要從被淡忘的農耕文化價值入手,在更深層次上,認識中國廣大農村蘊含的豐富文化資源的價值,認識農村居民傳統風尚道德的積極與健康的本質屬性,不斷擦亮農業文化遺產“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