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薊州出頭嶺鎮,36個村23個種蘑菇。蘑菇一種23年,出頭嶺鎮種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天津市首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2018年,鎮里第一家食用菌干品加工企業就實現了出口。去年,出頭嶺香菇特色小鎮被列入天津市第五批市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6000畝的產業規模、5000多戶的營收,催生批量專業隊伍。越是發展靠前,越易早遭遇“成長煩惱”。“以白靈菇為例,早年賣17塊錢一斤,雇工十幾塊錢一天。現在賣價漲不多,人工費漲差不多10倍。”出頭嶺食用菌產銷協會會長戴建良說,除人力成本增加,市場飽和、同質化等因素疊加,傳統種菇越種越難,必須轉型。
轉,朝哪兒轉?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奔往“現代化”,出頭嶺再寫“嶺先”。
李家倉村,國家級合作社國林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傳統種菇基地,現在是食用菌新品“產房”。工廠化菇棚里仿佛裝了空調,制冷、制熱、出風自動啟停,溫濕可控;食用菌“離地上架”,立體種植最大限度利用了空間。“高顏值”的金耳,高賣價的紅托竹蓀、繡球菌,畝產提高的羊肚菌等菌種陸續試種,“過去起家靠‘種’,種蘑菇;現在發展重‘種’,新品種。”合作社負責人陳國華說。
制種瞄大市場,“合作社籌劃建1500平方米‘凈化空間’,為液體菌種搭‘手術臺’。”加工也邁新步,“研究出羊肚菌代餐粉,正跟食品廠談合作”……
一產接“二”,正連“三”。
聚集各類食用菌的“蘑菇宴”正在一個名為“祥和張家”的農家院里烹調,“幾步外是雙河灣,十里八里盡菇棚,食材現買現做。”經營者張賀祥說,食客也是游客,鄉村越來越美,周邊文旅生態資源豐富。
轉向“現代化”,要做的事不少。鎮黨委書記楊占雷說,“今年全力打造‘蘑菇小鎮’,改造菇棚,搭載智慧功能;擴種高端羊肚菌,引入榆黃菇、金耳等新品種;在朱官屯建香菇小鎮特色產業聚集區,引入農產品初、深加工項目;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等。”
農業農村現代化,各涉農區各相關單位都在盼,都在干。
天津明確提出,到2027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水平走在全國前列的總目標,確定了未來五年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5個方面18項工程131項重點任務,其中在突出培優“土特產”和發展鄉村旅游上,將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加快發展食用菌、“三辣”、河蟹等特色產業,年畫、葫蘆等鄉土產業和預制菜加工、食品精深加工等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涉農區全域旅游,拓展鄉村旅游新業態,著力打造城市人群鄉村旅游目的地和“周末消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