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菌種培養
1.母種培育
母種培養基配方: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20g,水1000ml。
制作方法:將馬鈴薯洗凈、去皮,稱取200g,切成薄片,加水1000ml,煮開,維持15-30分鐘,以酥而不爛為度。然后用4層紗布過濾,取其濾液,加水補足1000ml。再加瓊脂20g攪動至全部溶化,后加20g葡萄糖攪動至溶化。趁熱將培養基裝入試管,高度為1/5-1/4,塞上棉塞,用牛皮紙包扎成捆,放入高壓鍋內滅菌,在0.15Mpa壓力下維持40分鐘,待壓力表指針自動回到零時,打開高壓鍋,取出試管,趁熱擺成斜面,讓其冷卻凝固。
接種、培養:將滅好菌的試管在接種箱內無菌操作接種,后置26℃處恒溫培養,10天菌絲可長滿斜面。
2.原種、栽培種培育
培養料配方(重量):鋸末85%,麥麩15%,外加石膏1%,葡萄糖1%,水130%,PH值中性。
制作方法:按配方將料水混合均勻,原種裝瓶,高壓滅菌,壓力0.15Mpa維持2-2.5小時。栽培種裝袋,袋子選用15x25cm,5絲厚的聚丙烯或聚乙烯折角袋,裝滿料后套套環,高壓或常壓滅菌,常壓滅菌100℃后維持12小時以上。
培養:將滅好菌的瓶或袋在接種箱內無菌操作接種,原種瓶子用試管母種接入,栽培種袋子用原種接入。接上種后在26℃的干燥、黑暗環境中培養,25天左右菌絲可長滿。
二、栽培料袋制作
1.栽培料配方(重量)
A配方主料鋸末90%,麥麩10%;外加輔料石膏1%,磷肥1%,水135%,PH值7。
B配方主料鋸末70%,棉子皮30%;外加輔料麥麩3%,石膏1%,磷肥1%,水140%,PH值7-7.5。
C配方主料麥草粗糠60%,棉子皮40%;外加輔料麥麩3%,石膏1%,磷肥1%,水140%,PH值7-7.5。
2.攪拌、裝袋:在上述三種配方中任選一種,按所選配方配料后將料水混合攪拌均勻。袋子選用20x40cm,3絲厚的聚乙烯袋,先將一頭用塑料繩扎成活結,另一頭將料裝滿后套上套環,袋子要裝硬實。
3.滅菌接種:袋裝好后要及時裝入滅菌灶進行常壓蒸汽滅菌,前期大火猛燒,等灶內溫度達到100℃后維持12小時以上。滅好菌的料袋移入接種室或接種帳內冷卻至30℃以下后按無菌操作規程在料袋兩頭接種。
4.發菌:接種好的菌袋在20-26℃的黑暗、干燥環境中進行菌絲培養,10天后每隔一星期應翻袋一次,揀除污染和菇蠅危害的袋子,每隔3天噴一次殺蟲劑和滅菌劑,每星期用臭氧消毒器清新空氣一次,25-30天菌絲長滿全袋后增加光照10天左右,以刺激原基形成。
三、出耳管理
1.摧耳
耳場搭建:耳場地面整平,鏟除雜草,四邊栽上水泥樁,其上繃緊12-14號鐵絲,架上遮陽網后先將遮陽網推向一邊備用。
擺放耳袋:根據耳場的走向、道路、水源等確定好作業畦的畦向,每個作業畦橫向首尾相接平擺8袋,縱向袋間距10cm,畦間距50-60cm,依次擺放的作業畦寬度為2m,長度最好在50m以內,以使自動噴霧管有足夠的壓力將水噴到邊緣的耳袋上。
出耳管理:擺放好的耳袋用自動噴霧管噴水后蓋上針刺棉。前期噴水時因子實體較小,要少噴勤噴,保持空氣相對濕度90%-95%,隨著耳體的增大,噴水量也隨之增大,溫度以18-24℃為宜。當耳體長至3cm時,用0.3%濃度的食鹽水噴霧子實體,每隔5天噴一次,每次噴灑時間在下午噴水后進行。噴水要靈活掌握,陰天少噴,晴天風天多噴。如果子實體停止生長,原因是噴水量過大所致,應停止噴水2-3天,并讓陽光直曬使其干燥后再進行噴水管理。若白天溫度超過28℃,應停止噴水使耳片曬干,待下午降至25℃以下時再噴水,晚上應多噴水。采收前應注意天氣預報,若遇到陰雨天氣應提前曬干耳,下雨時蓋上薄膜,等雨過天晴后及時采收,未到采收標準的再噴水管理幾天后搶時采收。
四、采收、干制
采收標準是耳片充分展開,耳根變細,約八成熟時即可采收。采收方法相當省工,只要左手托起耳袋、右手直接將木耳抹進筐子中,也不用剪根。采收期只要掌握好天氣預報,一般可天然曬干,天氣不好需在烘干機或土烘爐中烘干。(來源:農技e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