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24日,由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利辛縣人民政府、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聯合主辦的第23屆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暨全國(利辛)羊肚菌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安徽利辛舉辦,會上召開了食用菌產業創新發展主題報告會。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譚琦做了《食用菌在樹立大食物觀中的作用》主題報告。
一、食用菌與大食物觀的融合發展
二、食用菌是大食物觀中營養與健康的重要載體
在大食物觀視角下,中國食用菌產業有四個戰略定位:承擔鄉村振興的行業責任;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主體;“健康中國”營養與健康的載體;人民食物多元化需求的重要供體。
在大健康、大食物觀的背景下,食用菌的營養價值和健康功能已成為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力量。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食用菌的營養和健康價值在不斷被挖掘、發揚和傳承,食用菌正成為人們膳食結構中重要蛋白和營養要素的主要來源。同時,作為中華傳統飲食文化中源遠流長的食用菌“藥食同源”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食用菌具有低熱量、高蛋白、高膳食纖維、多營養要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價值和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健康價值,尤其是食用菌的藥用及滋補作用在很早以前就得到人們認可。
食用菌健康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在大食物觀戰略中,以科技支撐、健康轉型、價值提升為主的供給側和消費側調整是食用菌健康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是健康中國營養與健康載體的重要支撐。
三、大食物觀背景下食用菌營養價值的挖掘提升
植物、動物、菌物三物循環的深刻要義:為提升菌物在資源利用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理論支撐;是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的重要方向;加強開發菌物蛋白資源是踐行大食物觀一個重要的根本遵循。
長期以來,人們主要依靠種植業和畜牧業來獲取蛋白質,通過畜牧業獲得動物蛋白質,人類也因此付出巨大的環境代價。在傳統的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供應捉襟見肘,已無法滿足人類對日益增長的蛋白質需求時,拓展新的蛋白來源成為人類應對蛋白危機的主要方向,應運而生的替代蛋白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特別是隨著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的迅速發展,替代蛋白將會成為一個新藍海。
菌物蛋白作為微生物來源替代蛋白,有一定優勢。與植物蛋白比,含有人體全部的必需氨基酸,可以滿足人們的飲食需求。與動物蛋白比,含有人類膳食營養和健康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動物是飽和脂肪酸)。
利用食用菌生產蛋白的優勢:食用菌生產將工農業廢料中的氮源轉化為高品質蛋白質;生產模式符合循環經濟需求;生產模式集約低碳。
食用菌蛋白的主要研發方向:改造質地風味,獲取消費者認可;開發蛋白組織化技術和深加工研究;生產專用菌種研發;優化制備模式,降低工藝成本。
菌物蛋白發展的四點建議:1.戰略上:進一步明確菌物蛋白的定位,以其豐富的優質蛋白補充和強化人類所需的優質蛋白資源,逐步增加菌物蛋白在人類攝取蛋白的比率,提升菌物蛋白的功能,在補充和強化營養上發力,在三物蛋白中以優質蛋白的身份參與競爭。2.導向上:進一步加強以健康需求為導向,不斷挖掘和提升菌物蛋白的科學內涵,要在基于人群營養與健康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基于菌物蛋白的新產品研發與創新,更關注生命全周期的營養需求和特殊人群健康需求。3.學科上:加強食用菌營養學科的建設。4.技術上:通過與傳統工藝學、營養學深度融合,可為食用菌營養食品創制、食用菌科學膳食模式構建、食用菌精準營養素供給等提供技術支撐。
大食物觀背景下的食用菌產業發展目標:近期目標是,深度挖掘食用菌種質資源;強化現代育種技術創新;提高食用菌生產對農業生物質的高效降解轉化水平和循環再利用水平;構建食用菌產業全周期綠色生態生產模式;促進食用菌產能大幅度提升。遠期目標是,充分利用食用菌種質資源;篩選營養和風味強化型品種;加大現代生物技術優化食用菌蛋白質的創新;研發高效規模化食用菌蛋白的制備工藝;開發以食用菌蛋白為代表的食品,拓展新資源食品的來源。
四、食用菌三個大有所為
食用菌作為營養健康食品在中國大健康戰略中大有作為,但要真正做成一個新的極具競爭力的藍海產業,任重而道遠。
食用菌在滿足人民多元化食品需求中大有作為,但要把食用菌做成膳食結構中的必需品還要做很大努力。
食用菌在產業轉型中大有作為,產品的競爭,關鍵是科技含量的競爭,是研發實力的競爭,特別是要做好食用菌營養健康的這篇大文章,唯有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依靠創新,依靠投入才能實現為人類再做貢獻的夢想。